序 …………………………………………………………… 任继愈(1)
新时期的佛教研究--代前言…………………………… 杨曾文(1)
从佛教到儒教……………………………………………… 任继愈(1)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郭 朋(8)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李志夫(23)
佛教哲学中的自由与必然问题…………………………… 杜继文(45)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方立天(57)
隋净影慧远的判教说……………………………………… 华方田(88)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 王雷泉(104)
唐前期道儒释三教在朝廷的斗争………………………… 李斌城(123)
梁肃和李翱的儒释心性会通思想………………………… 潘桂明(150)
中国华严宗通史导言……………………………………… 魏道儒(163)
关于《坛经》若干问题的研究…………………………… 洪修平(175)
禅宗所传祖师世系与印度佛教的付法藏系统…………… 王邦维(199)
百丈怀海与中国禅宗之发展……………………………… 业露华(213)
祖师禅与分灯禅…………………………………………… 赖永海(225)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及其特色……………………………… {乃小}藏加(240)
宁玛派尼姑寺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的考察研究………… 德吉卓玛(260)
明代佛教政策的基本模式………………………………… 周 齐(291)
弘一法师与念佛法门……………………………………… 黄夏年(326)
水陆法会小考……………………………………………… 牧田谛亮(343)
华严三圣像的形成………………………………………… 镰田茂雄(362)
论禅与诗…………………………………………………… 孙昌武(370)
中古盂兰盆节的民族化衍变……………………………… 张 弓(400)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生活方式…………………… 郝春文(415)
《法苑珠林》校证叙录…………………………………… 苏晋仁(423)
宋代的佛经翻译…………………………………………… 杨曾文(433)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初探…………………………… 蓝吉富(470)
关于《辽藏》的研究……………………………………… 李富华(481)
关于“西夏刊汉文版大藏经”…………………………… 李际宁(514)
陈宁其人及回鹘文《八阳经》版刻地…………………… 张新鹰(531)
四川上古寺南藏的雕板年代及收经问题………………… 何 梅(539)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合精神及其特点…………………… 楼宇烈(549)
佛教与二十一世纪………………………………………… 麻一祥(575)
佛教的慈悲济世与和平理想……………………………… 宋立道(595)
初期佛教的年代、分期及其他…………………………… 方广(606)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的起源与流变………………………… 湛 如(626)
日本新兴宗教伦理道德…………………………………… 张大柘(660)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9)…………… 杨曾文(677)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简介……………………… 华方田(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