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0]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5]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6]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6]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14   时间:2023-6-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6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意思是说,我们对于自己应该严格,而对于他人应该保持宽容、温和的态度。

        沟通,是语言的艺术,而会沟通,是心灵的较量,总是得罪人的人,无非就是目中无人,心中无德。

        与人沟通,总是习惯性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那结果也必然会背道而驰。

        甘地曾说过:“每件事都应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这是达到理解的最有效方法。”

        走过半生才明白:真正会沟通的人,是把别人放在了心里。

        一、认真倾听,是对自己的尊重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美国男人乘飞机回家过圣诞节,途中遭遇猛烈的暴风雪,飞机随时可能坠毁,估计难逃噩运,他写好了遗嘱。

        结果,飞机在驾驶员高超技术的控制下,安全着陆。

        他死里逃生,欢天喜地回到家,兴奋地把遇险后的心情讲给妻子听,但妻子却只顾和孩子谈论节日的事情。

        男人一直激动地在讲述自己大难不死的危险经历,妻子对于男人的话反应却很冷淡。

        男人死里逃生的喜悦和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最后他以强烈的态度跟妻子离了婚。

        当这位死里逃生的男子向妻子讲述自己的危险经历时,他是希望妻子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幸运和生命的珍贵。

        但妻子的敷衍让他觉得自己的大难不死对妻子没有任何意义,最终导致了关系的破裂。

        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倾听,是一种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对方失去了分享的兴趣。

        柴静曾说过:“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学会倾听是人生的必修课,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便是拥有“听”的智慧。

        克服自我中心,克服自以为是,倾听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带任何情绪,把全部的注意力用来体会他人。

        二、平等待人,搭起沟通的桥梁

        没有站在平等位置上的人,沟通也是徒劳的。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场景:暴躁的父母,不听话的孩子;烦人的老板,不屑的员工。

        很多问题,无非是没有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同一位置罢了。

        我有一位亲戚的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常年处于没人管的状态,今年因为孩子要高考,我的这位亲戚从外地回了老家监督学习。

        开始,两人相安无事,没过几天,两人就开始频繁爆发争吵,原因无非就是亲戚觉得:我为了你放弃工作陪你,你却不理解我。

        后来两人在不断的相处中慢慢敞开心扉,亲戚不再扮演孩子命运的掌控者。

        而是将孩子放在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位置,而孩子也感受到了这份尊重逐渐收起了身上的“刺”。

        与人相处就是这样,只有站在同一位置,才能理解对方,才能解决问题。

        有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没想到,小孩接着说道:“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正所谓,听话不要听一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总是用有偏见的心去与人相处,得到的也必然是带有偏见的结果。

        用平等的心去建立沟通的桥梁,才能得到真诚的回答。

        三、真正的沟通,是把别人放在心里

        与人沟通,放下自己,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别人放在心上,别人才会把你放在心上。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唯有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才能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多数人在与人交流时,心中只有自己,一股脑发表自己的观点,丝毫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就像一根铁杆,只用蛮力,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而与人相处,其实要做一把钥匙,不用多么轰轰烈烈,却总是轻易动人心弦。

        我们时常面对这样的困境:交流时仿佛鸡同鸭讲,理解时总是南辕北辙。

        试试把对方放在心里,常与同好争高下,真正心灵契合的人,是先有一人让步,才能拥有健康的关系。

        把家人放在心里,让亲情在理解的氛围里逐渐美好。

        把朋友放在心里,让友情在交流的过程中愈发坚固。

        把别人放在心里是一种智慧,是我们对生活的真情反馈。

        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

        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告诉我,说明他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把我放在了心上。”

        周汉晖说过:最理想的朋友,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世界观上互相合拍。

        最理想的沟通是:你不必说,我自然懂。

        放下自己,收获真情,主动沟通,收获美好。

        愿你余生遇到的都是让你能放在心里的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命中没有巧合,任何事物进入你的生命时,代表它和你在同一个频率上[230]

  • 接纳自己,不需要去“解决”任何问题[297]

  •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356]

  • 梦参老和尚智慧法语20则,一品叩响心扉,再品醍醐灌顶[430]

  • 把话让给别人说[666]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话,以免被人当傻子欺负[656]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662]

  • 高情商的人,都有这7种说话习惯[728]

  • 让一个人死心,这3句话就够了![617]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代表你的能量频率在哪里共振[913]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992]

  • 戒掉这四种语气,家庭才会和睦![855]

  • 无论和谁相处,记住这12条忠告[935]

  • 真正的友情,是势均力敌的默契[649]

  • 好的关系里,都有一个会说话的人[835]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1031]

  • 高情商的人,都是“情绪冷却剂”[1060]

  • 什么是沟通?[1218]

  • 三七定律,原来是最舒服的关系[1130]

  • 最好的感情,不在远近,只在真心[107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