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08]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6]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5]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78   时间:2023-6-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6月5日  佛学研究网

        月亮,这个承载了人类数千年情感的物象,长久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以清淡出尘又不离世间的姿态,唤起人们心中牵肠挂肚的情绪,同时又默默给人以内心安慰和人生启迪。

        李白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摹千古思乡怀人之愁;

        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递天下团圆聚合之愿。

        王维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寂静空山中尝到人生况味;

        张若虚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历史云烟中,体察出沧海桑田。

        月亮,同样是禅师们吟咏的对象。

        于他们而言,月亮不仅仅是静悬于深空的一抹风景,可以寄情感、悟生命的对象,更是禅者修行生活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因为,月亮总是无欲无求、无生无灭地照亮夜晚,自然洒脱地与禅者内心本自具足的佛性遥遥相映。

        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讲究“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实质上,这里的“心心相印”并不总是要发生在僧人与僧人之间,多数时候会产生于僧人寂然面对无言山丘和淙淙流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时。

        而在这样的时刻,月亮往往不会缺席。

        夜夜池上观,禅身坐月边。

        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

        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

        月下静坐,万籁入耳,松风簌簌,池水泛起层层细浪,阵阵荷香扑鼻而来。禅者感受此情此景,唯觉天地可亲。猛然抬头,又见天上明月皎皎,低头更见水中月影,只觉妙处难说。

        唐代的皎然禅师面对这月色清明时,恍然顿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万物静观皆自得,又何必言说,何必执着。心生则种种法生,如果我的内心与月亮一样,安住在辽阔的空性之中,用本来面目去观照体察世间,那么,我可以抵达“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里,我与月亮的距离,我与万物的界限,不就自然而然都消失了吗?我的真性融入月亮的皎洁中,融入甚深圆满的真如妙法中。得意忘言,这不正是禅修的曼妙境界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单刀直入的笔法,则与皎然禅师的温和与内敛不同,令人为之一振:我的心就是那一轮秋月,再没有其他事物能够与之比拟。

        那么,此月究竟有何本事,让寒山写下这般一泻千里的礼赞呢?秋月寂静无声地将清冷光芒洒向澄碧的潭水,褪去黑暗,让纯粹的皎洁从深处浮现,宁静庄严。禅者明心见性,以月亮表征澄澈心性、圆满佛性。它能照见万物的本来面目,聆听万物的真性之音。此时,人与物两相忘,得大自在。

        这首借秋月喻自性的禅诗在佛教界乃至民间,都流传甚广。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宽霖老和尚就曾亲笔题写此诗,以表禅门中人自在洒脱、心无挂碍的纯然与美好。

        禅宫寂寂白云封,枯坐蒲团万虑空。

        定起不知天已暮,忽惊身在明月中。

        清代高僧敬安,则在静坐出定时与月亮会面,而有了一番惊觉。

        敬安禅师禅坐时,浓密厚重的云层仿佛把整座屋子包裹得密不透风,这不就是在暗示禅坐之人此时的内心被诸多粗相妄念缠缚遮蔽着吗?虽则如此,他却打定主意不放弃,枯坐到底,直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直到不再分别脑海中对立的概念,不再攀缘外境有无或好坏。

        那么万虑空了之后呢?还要去追逐得到什么实在有形的东西吗?还要去抓住什么虚无缥缈的念头来感知吗?不需要了!

        虽然他在定中失去了对时间流逝的真实感知,但出定后看着已然入暮的天色,早已不是白云封闭的景象,而是皓月当空,朗朗照人。如此自在自足,超越尘俗,无所谓时间怎么流逝。

        他在惊诧中顿悟修行之妙亦是自在本心,自在当下,自在空寂中,而不被世俗外境牵引定义。只要超越功利,放下执着,便可明了当下即本心,月光即菩提。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德诚和尚这首《颂钓者》,更是意境超拔,美轮美奂,为千古所传颂。但如果你只觉字面精巧,就有点浪费了禅师的一番用意。

        钓鱼者月夜出船垂钓,在水里放入千尺细丝鱼线,只见波纹皱起,一波生万波随,无休无止。这是很写实的诗句,可往往越是写实,背后越承载着深刻的形而上之思考。

        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句,用“三千丈”比拟愁绪之长,和这里的“千尺丝轮”多么像。烦恼如此丝丝入扣地垂入平静的心海,搅动起万顷波浪。浪不平,心就不静;心不静,就会生起万千妄念空想,造作不息。

        那么,不静之心面对“夜静水寒鱼不食”的结果,应该怎么办呢?是哀叹时运不佳,痛骂鱼儿不识好歹?还是憎恨天气不体人情?

        德诚和尚说,不要执着于眼前得失,人生在世,无常为体,总会有些事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不是还有月亮吗?如果你为错过鱼群而哭泣,那么你又要继续与美妙的月色擦身而过啦!

        在无常的天空里,月亮用它永恒寂然的姿态唤起禅者对真如佛性的体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下执着,接纳无常。没有钓上可口的鱼,你还可以载着一船清粼粼的月光回家,安然入梦。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性就如月亮一般照在心海之上。但凡你的心能到达的地方,月亮都能到达,因为在禅者心中,月亮即般若,自心即佛性。

        多少年来,曾伴随过禅师们的月亮仍旧自在地高挂深空,给我们以启迪。若能以禅者的见地与眼光重新捕捉月亮的光辉,这“物是人非”便少了些许悲凉,多了一份淡然与清秋的惬意。

    *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师名号为什么也流行“四字”?[1180]

  • 明代著名禅师述略[1556]

  • 禅师们的胆量[2001]

  • 苏东坡与禅师的唱酬诗[4793]

  • 《楞严经》博大精深,六位禅师因其开悟![3104]

  • 行脚只是徒步旅行?佛门“踏破铁鞋”的修行方式了解一下[2617]

  • 古代禅师较量禅功,为什么总爱使棒?[2701]

  • 有人问禅师:为什么阴雨天里我总是心情不畅?[3085]

  • 禅师律师法师是甚么[3061]

  • 听说,禅师们都是不读经典的?[2787]

  • 端午节:送上一道禅师们的无上法味[3958]

  • 母亲节的献礼:禅师写给母亲的禅诗[3648]

  • 古代禅师的圆寂方式 [星云大师][3383]

  • 禅师的禅诗情怀 [邹相][3145]

  • 白云本是山中物[2715]

  • 自古诗情半个禅——禅师与禅诗[4405]

  • 星云大师:风趣洒脱的禅师 举手投足皆是人生真义[3906]

  • 禅师的哭与笑 [明一法师][4115]

  • 新世纪佛教发挥的作用及其责任[3375]

  • 禅师律师法师是什么[37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