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0]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5]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6]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6]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和失控的愤怒!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86   时间:2023-6-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6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每一个人都在讨好别人。

        孩子讨好父母;男人讨好女人;妻子讨好丈夫;员工讨好领导;

        想要讨好别人的渴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将你的注意力从你的感受中转移开。当你努力避免别人的不愉快时,却将自己处在了极度的不愉快之中。

        你处在紧张之中,随时为最坏的结果做好打算。你关注在别人和他们的体验之上。你忽略了自己的体验,你只剩下焦虑和恐惧。

        想要讨好别人的冲动是一种因害怕失去而产生的强大动力。你想要去获得别人的认同、表扬、关心和爱。当别人对你表现出不悦,就会在你的内在创造出惊恐,这让你很痛苦。它让你肌肉收缩、脉搏和呼吸加快,并且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很窄的地方。

        在这时,对你来说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让别人感到愉快。

        在那些你努力想要去取悦但是无法取悦的人那里,这种惊恐变得更加强烈。它越强烈,你就越痛苦,那种想要去讨好的需要就越大。

        去讨好的冲动不是惊恐的体验或者惊恐所产生的身体痛苦,它是盖在这个深刻而强烈的痛苦之上的面具。它不但让别人看不到这痛苦,也让你看不到它。你去讨好别人的需要掩盖了你内在极大的痛苦,让你不去看那个痛苦,不去触碰那个痛苦。

        就像愤怒一样,愤怒就是对环境和他人的反抗。愤怒是对去操纵和控制能力的追求。愤怒的目的是去改变别人的行为,并且通过这样做让自己感觉更好。

        讨好则是同一种动力的另一极。去讨好就是去力图改变别人以使自己感觉更好。愤怒和讨好的需要都是由极端痛苦的情绪产生的。愤怒和讨好都是去掩盖,它们在你真实的感受上面盖了一个盖子。

        在这两种情况下,盖子底下的痛苦都没有进入意识。想要讨好别人的人,和生气的人都是在追求外在的力量,生气的人是公然地追求外在力量,而企图讨好的人则是暗地里追求它。只是操纵的方式不同。

        两者都跟别人保持一段距离。两者都意图控制别人。两者都很恐惧。两者都企图找到同一块缺失的部分,只是以不同的方式。

        想要讨好的人和那些通过愤怒来支配的人总是会找到彼此。可能是一个父亲是支配者,而女儿是服从者;可能是一个母亲常常愤怒,而儿子总是专注于如何避免母亲的愤怒。对所有人的挑战就是要去发展出能力和勇气,以面对他们的痛苦。

        当想去讨好别人或者想发火的冲动能够暂缓时,比如说,当一个人在那冲动面前保持安静时,那下面的痛苦就会浮现在意识中。最后,去讨好别人的痛苦会超过那产生这讨好和愤怒行为的痛苦,然后去发现根源的探索就开始了。

        如果这一直没有发生,那么一个人在死的时候还会携带着这相同的行为模式,然后一个携带着相同模式的人格就会转世在地球上,继续这个去发现它们、并治愈它们的根源的过程。

        用另一句话说,治愈去讨好的需要或者无法控制的愤怒是一项神圣的任务。它是你生来要做的事情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做了,你才能够开始发挥你灵魂的天分。

        当一个人开始挑战他想要去讨好别人或者变得愤怒的渴望,他就踏上了成长的旅途。当这个过程结束时,他就成就了一个拥有真实力量的人格,一个跟他的灵魂协调一致的人格,一个实现了真实力量的人会自然地创造出和谐、合作、分享和对生命的敬重。而当你想讨好某人时你无法创造这些。

        去成为你认为别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虽然它暂时地缓解了紧张气氛,但是它打乱了和谐,它阻止了合作和分享的发生。你无法表达你的创造性,除了那些你认为会受到欢迎的自己的部分。你也无法尊重他人,跟他们建立灵魂对灵魂的关系,你无法运用你在地球上的巨大深度和力量,你无法去欣赏他人。

        一个需要讨好的人会不断想要看别人的感受如何,这样他才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他不认为别人的请求和交流是真的,他努力去猜想他们真正在说和要求的是什么。而这是因为他自己不会真实地交流他所感受、所想和所要求的。

        他的表达是模糊的,以便在他的交流、感受或者想法引起不快的时候给他自己留一个空间去弥补。如果别人不开心,他会努力让那个人开心起来,这样他才更安全。如果伴侣、父母、同事或者孩子感到不愉快,他就变得惊恐起来。他必须小心他是如何说话和行动的以避免被拒绝,他时刻对别人的不悦保持警戒。

        换句话说,一个需要去讨好的人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焦虑是他的常伴。回忆你努力去讨好别人的一个场景,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你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扫描你的身体系统,注意你在身体的什么部位感觉到紧绷。

        是你的喉咙里面吗?还是你的肩膀里面?你的头痛吗?胸口是不是紧的?有哪些思想伴随着这些身体感觉?如果你在这个场景中成功地取悦了某人,那让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当时没有成功,那让你又有什么感觉?

        下一次你感觉到一个想要去讨好别人的冲动时,停下来先去感觉你的身体。注意到你在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到紧绷和压力,以及你有哪些相关的思想和念头。

        一个将意识放在讨好或愤怒上面的人意识不到绝大部分的对话,他的思想总是在各种恐惧的可能性上。他的身体是紧绷的。他的意识充满焦虑、紧张、和如何才能取悦别人的想法。他就像一只在拉磨的动物,不停地跑,然而位置根本没有改变。

        他跑得越快,磨就转得越快。他总在担心他所呈现给别人的样子。然而他无法知道别人怎么看他,所以他必须猜。他的身体、衣服、说话、和行为因此对他来说很重要。他学习让自己不拥有任何意见。他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他害怕受到拒绝。

        他必须首先听到别人的意见以避免触犯他人。他人的意见对他来说比他自己的更重要。讨好对他来说很自然,因为他的策略是关注在别人身上,这样他自己才能够被他们接受。

        一个讨好的人将自己的个人价值放在别人的手中,并依赖于他们的评断。他忽略了他自己,他不会照顾自己,所以他等待别人来照顾他。

        他并不觉得自己值得去要求他所需要的。而当他得不到别人的回应时,他变得怨恨。他觉得自己完全投入的对别人的关心没有得到回报。但是当回报到来时,他又无法接受。

        他无法允许别人照顾他,因为他无法相信他们愿意。他无价值的感觉阻止他相信别人会去照顾他,他怀疑那些好像在照顾他的人有什么隐藏的动机。他无法从别人那里接受爱和关怀,因为那与他的自我形象不符。

        他认为别人的不同意是拒绝,别人的疑问是对他的无能的指责,他变得愤怒和怨恨。他的愤怒和怨恨是很深的,因为它不仅是源于这一次被拒绝、被指责的经历,也源于那之前的很多经历。

        他过度敏感,他会经常将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理解为拒绝和指责。愤恨在他试图讨好的时候被埋藏在心里,但是当他的努力失败时,愤恨就开始冒出来。当一个人无法通过愤怒来掌控所发生的事件时,他怀疑他自己并且感觉没有安全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262]

  • 失眠,藏着一个人的业障[338]

  • 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439]

  • 化解愤怒最好的方式[631]

  • 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895]

  • 人与人合不合,就一个字![899]

  • 不必讨好这个世界,只需要跟自己和解[936]

  • 只有改善与自己的关系,才可能与别人建立起真正良好的关系[1043]

  •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讨好[1831]

  • 当心,别陷入现代人的第九种无暇![1805]

  • 把生命的垃圾转化为花朵吧[1848]

  • 让自己开心的三个秘诀[1662]

  • 如何脱离苦海[1844]

  • 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2025]

  • 如何利用与转化愤怒情绪?[1740]

  • 一行禅师:耐心是真爱的标记[2081]

  • 一行禅师:对待愤怒,请用正念与柔情拥抱它[2211]

  • 人生:人性最大的愚蠢,是互相为难[1976]

  • 佛教忍辱与压抑的差别[2115]

  • 愤怒的种子,慈悲的种子[232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