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0]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5]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6]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4]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6]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是这两个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37   时间:2023-5-31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5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学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我们皈依了三宝,也知道了听闻正法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际地亲近善知识,听受正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使自己听闻正法能获得殊胜的利益,对于说法师、所说的法以及自己听法的心理,都应该发起恭敬心,正确的思想和清净的心理,才能使令我们得到真实的听闻利益。

        首先,对于说法师,经中往往说应作医生想,极应恭敬,唯以纯净心属耳听法,不起不正确的作意。在《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四十四卷中,具体说明了于说法师由五种处不作异意: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即于戒行有损坏的说法师,不应起这样的观念:他是坏戒者,不住律仪,我不应当从他听法。

        二、于坏族不作异意,就是有些说法师,出生的族性不高贵,听法者不应心想:这说法师是卑贱族姓家庭出身,我不应当从他听法。

        三、于坏色不作异意,即说法师色相容貌不庄严,不应嫌其丑恶,而不从其听法。

        四、于坏文不作异意,即说法师的文词不美妙,不应嫌其鄙俗,而不从其听法。

        五、于坏美不作异意,即说法师的言语不好,不应嫌其粗陋,而不从其听法。

        听法的人,如果于说法师,用意寻求上述五过,则自然不愿从其听闻法义了。因此,听法者,应于己作病人想,于法作药物想,于说法师作医生想,但应恭敬,听受正法,不应于说法师追求过失,影响闻法善心,而退失胜慧利益。

        其次,我们应当尊重正法,诸经中多有说到于法存药物想,为疗治烦恼业病,于正法药极应尊重。《瑜伽师地论》说,听闻正法时,于法师所说的正法,应作五种想念:

        一、作宝想:我们从无始以来,在三界中生死流转,最缺的是善法财,佛法是能够于生死中救拔我们出离三界的宝物,百千万劫难遭难遇,现在遇着了,凭借他的力量,就可以超脱生死,证大菩提,故佛法是无上的至宝,今得听闻,应生极大的尊重心。

        二、作眼想:我们在三界中轮转,得善趣果报的时候少,堕诸恶趣的时候多,更不知解脱生死,这都是自己愚痴无智,于善法恶法,不知取舍,如盲人无眼,于正道险道,无能辨别,今得听闻正法,得到了辨别是非善恶的妙慧,如盲人眼开,应生无比的庆幸。

        三、作明慧想:听闻正法,即已得广大慧眼,于一切所知境界,能如实不错地了知,如光明照了诸物,现在自己得到正法光明,照彻事理,不再为所迷,应知恩怀感。

        四、作大果胜功德想:正法是得涅槃大果的因性,是证得声闻独觉佛果三种菩提胜果的因性,听闻正法,就是已经得到菩提涅槃殊胜果法功德的因性,应生无上欢喜心。

        五、作无罪大适悦想:所闻的正法,是证得菩提涅槃的因,现前自己虽然还未证得涅槃及三种菩提,但是已得正法慧眼,能于诸法如实简择而修习止观,现世中可得远离欲界粗垢罪过的静虑大乐,因性已得,应生适悦的大乐想。

        最后,听闻正法时,除了对于说法师和所说正法有清净正确的想念外,还必须澄清自己的心念,发起纯正的闻法、意乐,即应该以无杂染心,无散乱心去听闻正法。

        《瑜伽师地论》三十八卷《菩萨地力种姓品》说:“往法师所,无杂染心,无散乱心,听闻正法。云何菩萨无杂染心听闻正法?谓听法时,其心远离贡高杂染,其心远离轻慢杂染,其心远离怯弱杂染。由六种相,其心远离贡高杂染。由四种相,其心远离轻慢杂染。由一种相,其心远离怯弱杂染。谓听法时:应时而听,殷重而听,恭敬而听,不为损害,不为随顺,不求过失,由此六相,其心远离贡高杂染。又听法时,恭敬正法,恭敬说法补特伽罗,不轻正法,不轻说法补特伽罗,由此四相,其心远离轻慢杂染。又听法时,不自轻蔑,由此一相,其心远离怯弱杂染。菩萨如是无杂染心听闻正法。云何菩萨无散乱心听闻正法?谓由五相:一者,求悟解心听闻正法;二者,专一趣心听闻正法;三者,聆音属耳听闻正法;四者,扫涤其心听闻正法;五者,摄一切心听闻正法。菩萨如是求闻正法。菩萨何故求闻正法?谓诸菩萨求内明时,为正修行法随法行,为广开示利悟于他。”

        由此可知,在闻法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说法师、所说的法以及我们自己的心态,实在需要的都是“恭敬”二字,只有以一颗恭敬的心面对,才能使令我们得到真实的听闻利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凡事提前五分钟[199]

  •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241]

  • 一个人最好的6种生活态度[435]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679]

  • 内在的和谐与清静,是一切好运的源头![728]

  • 对待家人时的态度,藏着此生最重要的修行[1390]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醒无数世人![1011]

  • 不要把最坏的态度留给最亲的人[1203]

  • 十个幽默故事让你看懂人生[1260]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1471]

  • 你的形象,藏着你的教养[1283]

  • 致敬“她”力量,读懂女性独有的智慧![2048]

  • 梁漱溟:人生有三种态度,逐求、厌离和郑重[2448]

  • 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2145]

  • 看清一个人,不用试探,不用猜测,只要......[2121]

  • 修心:态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2644]

  • 态度摆正了,心也就安下了[3330]

  • 学佛要警惕三种不正确的心态![2927]

  • 我们应该如何行孝?[2825]

  • 人生两大境界:懂得拒绝,适度自私[262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