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08]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6]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5]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26   时间:2023-5-31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5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译文·晋京师瓦官寺竺法汰

        竺法汰,东莞人氏。少年时与高僧道安是同学,虽然才智不如道安,但身姿形貌远远超过道安。他曾于道安一起避世乱来到新野,当时道安分派众人,让法汰到京城去。临分别时,法汰对道安说:“法师在西北,我在东南,我们共同弘扬佛法,彼此相望。至于相会于清净的佛国,那要等到岁寒时。”于是分手,泣涕而别。

        竺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沿江东下,走到阳口时,由于法汰生病停了下来。当时桓温任荆州刺史,派人将法汰接到荆州,治疗疾病。道安听说后,也派弟子慧远前往荆州看望。法汰的病刚好一点,就去拜访桓温,桓温想与法汰长谈,就让法汰先等一下,他先接待别的客人。法汰因大病还未全愈,不能久坐,就坐着轿子沿厢房向外走,让人告诉桓温说:“风痰病又犯了,不能长时间谈话,下次再来拜访吧。”桓温赶快跑出来。把法汰接回来了。法汰身高八尺,风度翩翩,谈吐文雅,词若兰芳。

        当时有一个和尚,名道恒,很有才力。宣扬般若学的“心无”义,他的观点在荆州一带很流行。竺法汰说:“道桓的观点都是邪说,应当破掉它。”于是招集当地的僧人。让弟子昙一对道恒的观点进行驳难。昙一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层层驳难。道恒仗着他的口才很好,不肯认输,从白天到傍晚,整整一天,也没有分出高下,第二天早上继续辩论。此时,庐山的高僧慧远,奉其师道安大师之命,前往慰问正在患病的竺法汰。慧远也参与了法汰弟子昙一与道恒的这场辩论。第二天早上,慧远就席,攻难数番,语言犀利,道桓觉得自己没理,脸色有些不好看,把尘尾扣在案子上,说不出话来。慧远说:“不疾而速,抒柚何为?”【注】,在坐的人哄堂大笑。道桓的“心无之义”,从此而息止。(注:慧远在辩论中引用儒家经典《易经·系辞》里“唯神也,故不疾而速”,说:“不疾而速,杼柚何为?”意思是说:既然“无心”,不疾而速,说话表达就可以不假思索,现在回答起来为什么要吞吞吐吐、煞费苦心?杼柚,是织布机部件,杼即梭子,柚即轴子,引申为反复思考的意思。)

        法汰来到东晋京城,住在瓦官寺,晋太宗简文皇帝深相敬重,请他宣讲《放光明经》。在开讲的大会上,简文皇帝亲临讲堂,王侯公卿、文人名士莫不毕集。因法汰讲经超过一般的法师,名气很大,在开讲的那天,僧侣、士人、百姓成群结队而来。在三吴地区,来拜法汰为师和问学的人达到数千人之多。

        瓦官寺的地址原是河内山玩公墓地,后荒废,在东晋哀帝兴宁年间(公元363-365年),僧人慧力要来这块地,修建了寺院,当时规模很小,只有佛堂和佛塔。待法汰来了以后,又修建了很多房屋,还利用地势起了重门。汝南世子司马综,在离瓦官寺很近的地方,挖土掘坑,使寺院的重门下陷,法汰却并不介意。司马综终于有所感悟,亲自前往谢罪,法汰躺着接见司马综,旁若无人。许多名人贤士和朝廷重臣,如王洽、王珣、谢安等人,对法汰都是钦敬之极。

        法汰在临亡前几天,忽然觉得身体不适,就对弟子们说:“我将要去了。”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去世,时年68岁。烈宗孝武皇帝下诏书说:“法汰法师传道八方,泽流后代,奄然而逝,痛心于怀。可拨钱10万,为丧事所用,随由备办。”孙绰赞道:“凄风拂林,鸣弦映壑。爽爽法汰,校德无怍。”

        法汰的弟子昙一、昙二,两人都是博学经义,又对《老子》和《易经》都很有研究,他们与道安的高足慧远齐名。昙二早卒,法汰哭的很伤心,他说:“这是上天要‘颜回’死啊!”

        法汰生前所著《义疏》并与郗超书《论本无义》,都流行于世。有人说:法汰是道安的弟子。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原典

        竺法汰,东莞人。少与道安同学,虽才辩不逮,而姿貌过之。与道安避难行至新野,安分张徒众,命汰下京。临别谓安曰:“法师仪轨西北,下座弘教东南,江湖道术,此焉相忘矣。至于高会净国,当期之岁寒耳。”于是分手,泣涕而别。乃与弟子昙壹、昙贰等四十馀人,沿沔东下,遇疾停阳口。时桓温镇荆州,遣使要过,供事汤药,安公又遣弟子慧远下荆问疾,汰病小愈。诣温,温欲共汰久语,先对诸宾,未及前汰,汰既疾势未歇,不堪久坐,乃乘舆历厢回出。相闻与温曰:“风痰忽发,不堪久语,比当更造。”温匆匆起出,接与循焉。
        汰形长八尺,风姿可观,含吐蕴藉,词若兰芳。时沙门道恒,颇有才力。常执“心无”义,大行荆土。汰曰:“此是邪说,应须破之。”乃大集名僧,令弟子昙壹难之。据经引理,析驳纷纭。恒拔其口辩,不肯受屈。日色既暮,明旦更集。慧远就席,设难数番,关责锋起。恒自觉义途差异,神色微动,麈尾扣案,未即有答。远曰:“不疾而速,杼轴何为?”座者皆笑。“心无”之义,于此而息。汰下都止瓦官寺,晋太宗简文皇帝深相敬重,请讲《放光经》。开题大会,帝亲临幸,王侯公卿,莫不毕集。汰形解过人,流名四远,开讲之日,黑白观听,士庶成群。及咨禀门徒,以次骈席,三吴负袠至者千数。瓦官寺本是河内山玩墓为陶处,晋兴宁中,沙门慧力启乞为寺,止有堂塔而已。及汰居之,更拓房宇,修立众业,又起重门,以可地势。汝南世子司马综第去寺近,遂侵掘寺侧,重门沦陷,汰不介怀。综乃感悟,躬往悔谢。汰卧与相见,傍若无人。领军王洽,东亭王珣,太傅谢安,并钦敬无极。临亡数日,忽觉不悆,乃语弟子:“吾将去矣。”以晋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烈宗孝武诏曰:“汰法师道播八方,泽流后裔,奄尔丧逝,痛贯于怀。可赙钱十万,丧事所须,随由备办。”孙绰为之赞曰:“凄风拂林,鸣弦映壑。爽爽法汰,校德无怍。”
        汰弟子昙壹、昙贰,并博练经义,又善《老》《易》,风流趣好,与慧远齐名。昙贰少卒,汰哭之恸,曰:“天丧回也。”汰所著义疏,并与郄超书论“本无”义,皆行于世。或有言,曰汰是安公弟子,非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0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22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9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9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静[21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汪[23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导[2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谛[22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彻[3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含[26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成[27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惠安[26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鉴[27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诠[28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苞[2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静[3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义[28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弼[30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渊[3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