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0]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3]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7]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0]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3]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4]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此心常看圆满
     
    [ 作者: 刘怡凡   来自:网络   已阅:583   时间:2023-5-23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5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古语云:“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又如何安放自己的心,决定了其人生的苦乐。凡事抱怨的人,经常会计较失去什么,觉得永远不够;乐观知足的人,不会与别人比较得失,心里富足而百福具臻。

        真正旷达的人,无论境遇如何都会把心放平,最后圆满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心看得圆满,则世界没有“缺陷”。有人会问,怎么会没有缺陷呢?从古到今,无论是战争让人流离失所,还是旱涝灾害让人食不果腹,似乎苦难与缺陷一直与人的记忆相伴而生。

        人心一诚,一念清净,世界不再纷繁。世间的春花秋月、飞沙走石刹那间定格,只是风景;人心有自己主宰,自是一片澄明。

        因为心知所止,便不会贪多求全,只是日取所需。当人对物质的需求降低,便不会产生与人攀比的念头。

        将自己的身心沉淀下来,世界只是个居处,而不再是个陷阱。
     
        心放得宽平,则没有险侧的人情。世界资源是有限的,有些人就会为争抢有限的资源而用机巧诡诈;为获得金钱、名誉、权力而对抗他人,盲目信奉丛林法则倚强凌弱。

        有些人看似跑得快,却离自己的本性越来越远,就像是飞得太远的风筝,不知何时会和自己失去联系。

        将心放得宽平,就是不因为别人的贪婪诡诈而使自己的正直诚实受到伤害。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禅师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认知的升级伴随着个人的成长。人也是在经历之后才能体悟心是修行的基础。要克服怨天尤人的悲观情绪,有勇气去应对不同的人生挑战。

        生命有限,为什么要一直盯住生命中的缺陷和痛苦呢?表面上看起来重要的东西往往并不是人需要的,只是想拥有。

        不能真正融入生活的东西终究只是过眼烟云,和宇宙洪荒相比,百年不过是一瞬。人在狭小的空间中追求无限,又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永恒。

        幻想着一切都完美的人不会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会想尽办法回避苦难,人的世界就变得狭小;想拥有一切,控制一切的念头更容易受到失去的打击。

        弘一法师有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正是心看得圆满。要有圆满的心去原谅人生中的缺陷与不完美,以从容的态度应对生活,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心。

        与内在的自我和解,与他人合作。允许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局限,尊重不同个体的发展;当人不仅局限于个人小世界的得失之时,小我变成大我,会更容易快乐。因为生命的价值不止是拥有,更是成全。

        晴天,很好;雨天,也很好;花开,很好;花落,也很好。

        此心常看圆满。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56]

  • 心境决定处境,《金刚经》的9个人生真相[639]

  • 看远,看淡,看透[580]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749]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826]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1227]

  • 佛门与明月:无心恰似中秋月,照见三千与大千[1339]

  • 《周易》说小满: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1898]

  • “人成即佛成” 佛陀一生的行迹[1906]

  •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1914]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2043]

  •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福的人才能看到[2210]

  • 放下心中的成见,才能看到事实真相![1706]

  • 佛弟子为何要常忆文殊菩萨?重温文殊菩萨的“嘱托”[2424]

  • 《金刚经》揭秘了八大生命真相!越早知道越好[2692]

  • 殊胜节日︱辛丑年农历七月十五,恭迎佛欢喜日[4410]

  • 给你麻烦的人,都是来帮助你成佛的[1940]

  •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就在生活、工作当中[2037]

  •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节】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2730]

  • 真布施,不怕假和尚![225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