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1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20]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19]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12]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8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18]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1]

  • 过好每一个当下[189]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72]

  • 走路的力量[12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想要获得安全感,你得有清晰的自我界限!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98   时间:2023-5-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自我界限模糊的情况。

        比如,一个有着众多兄弟姐妹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在成年之后,总会觉得照顾弟弟妹妹是他的责任。

        而如果他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去做到,就会觉得自己很坏,很自私自利。

        从而,产生了过多的生活压力,或者陷入过多的自责自罪,或者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郁郁寡欢。

        再比如,时下年轻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啃老”现象。

        一方面,已成年的子女,在经济上常常享受父母的照顾;而另一方面,又因父母对自己的种种控制,而陷入到纠结和苦恼中。

        同时,有些父母可能会习惯性的认为“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语言来界入子女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

        1 为什么会自我界限不清?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

        胎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

        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没有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与母亲的心理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分得越开,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

        遗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与母亲一部分分开、另一部分还连在一起的状况,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成长。

        换一种说法,就是: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他的自我与母亲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具体表现是:

        一方面,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过度地依赖他人,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出决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决定;

        另一方面,他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等等。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内心里,总是存在着成长与不成长之间的冲突。

        2 界限不清带来的“好处”

        成长的力量当然是十分巨大的。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植物成长的力量的试验:植物成长的力量。

        用一些较薄的铁条捆住小南瓜,小南瓜慢慢长大,轻而易举就把铁条绷断了。

        然后逐渐增加铁条的厚度,直到铁条的厚度到了预计值的十倍时,才没有被绷断。

        植物的成长的力量都如此惊人,人的成长的力量就根本无法测量了。

        想想一个一岁的小孩能做什么,再想想一个三十岁的男人能做什么,就知道成长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不成长的力量同样也是很大的。因为,不成长有很多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孩童式的安全”。

        小孩在学步的过程中,走几步就回头,抱住妈妈的腿,那是为了安全;

        再长大一点,打开自己家的房门,看见有陌生人走过,把门一关,又跑回来抱住妈妈,那也是为了安全。

        在孩子心中,只要与妈妈融为一体,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种心理会保持到成年,一个没有充分成长的成年人,他会下意识地感到,只要跟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人,就会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共生的模式。

        自我界限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了。

        成长从来都是以突破安全感为前提的,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人对食物和性的需要,所以对安全感的追求,可以强大到与成长的力量抗衡的程度。

        不成长或者说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获得想象的、虚假的温情。

        从生理的角度看,在我们用手触摸边界很清楚的物品,比如表面光滑的硬物时,我们的感受是它是它、我是我,较少有交流的体验。

        但当我们触摸一件软的、毛茸茸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感觉到与该物品在某种程度上的融合和某种意义上的温情。

        心理上也是如此,在我们觉得与一个人没有边界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地感到来自他的温情,即使这些温情是我们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暂时帮助我们抵御人世间的风寒。

        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控制他人。

        当然,这种控制感也是想象的、虚假的。需要这种控制感的原因是,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他不能肯定别人会对他好,所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态度,这样可以让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

        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些好处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好处。

        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这样的安全感是很不稳定的;假想的温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露出其本来的面孔,结果是更令人难以承受的冷漠。

        而假想的控制感,会使人觉得自己对他人有巨大的权力,这迟早会导致关系的破坏。

        不仅如此,在他控制别人的同时,他自己实际上也失去了自由,他时常会有被别人控制的感觉,言行举止都会过多地考虑别人会怎么想,就好像在为别人而活着。

        3 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因为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所以它非常稳定可靠。

        当然,即使是一个成长得很好的人,也会需要温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温情是真实的,不带任何虚情假意。

        至于控制感,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理性的控制除外,比如作为行政首脑对下属的必要控制),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别人对他的态度的好坏,对他的自信心没有任何影响。

        要在心理上划清与他人的界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的努力。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为上与别人的界限不清楚。

        (最好一条条列出清单,每隔一天或者几天增加一条……这样才有针对性的对治)

        然后一条一条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画上清楚的线。

        这样做会有一些痛苦,但也会有更多的成长的喜悦。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也就是说,他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担一切,拒绝别人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的支持。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一个人与他人接近,但没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没有近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还是他,别人还是别人;

        与此同时,他也不会离别人太远,不会远到丧失爱自己想爱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他会从别人那里获得不虚假的安全感与温情。

        即使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朋友之间,每个人也都应该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那种消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迟早会对身处这种情感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造成伤害。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样亲密的关系中把界限弄得那么清楚,会不会使关系变得很冷漠?

        回答是不会。

        因为自我界限清楚,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

        而且,两个都有着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

        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但是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就像一个宏伟的宫殿,所有的柱子都是独立平行独立的,才能更好稳定的承载重量。

        为你的亲密关系建立该有的界限吧!

        无须太远不会太近,因为只有你的自我成长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4 怎么建立自我界限,从而真正走向独立呢?

        第一,承担自己的责任。

        明确什么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经济独立是自己的责任,一个成年人,如果在经济上不独立,那么是很难真正独立的;把工作做好是自己的责任,能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去问父母;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责任,如果生病了,要知道怎样可以应对,打针或是吃药;

        处理好与伴侣的关系,而不是一有争吵,就跑回娘家,或者找父母来评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带孩子是自己的责任。父母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帮你带孩子。

        如果你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可以请父母帮忙。但要记住,这不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老人的付出,你要懂得感恩;在与老人的相处过程中,要尊重老人;在育儿理念不一致时,要摒弃教导老人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提一些合理的建设是可以的,但要用老人可接受的语气和方式。

        很多人,会担心老人育儿的不科学,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你多虑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家庭教育是十全十美的,接受成长中的不完美,才是常态。

        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的人生发展、自我实现,也是自己的责任。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由自己说了算。

        而不是由父母来为你规划,你该进什么单位,该娶谁做老婆……曾经幼年时,受到的伤害,不能成为如今不肯成长的理由。

        你不能说,“都是怪父母,造成我今天忧郁的性格,难成大事。”过去未成年时,你生命中的所有伤害和伤痛,你不需要负责。但是,从今天起,你要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应由自己负责。

        你的幸福和快乐是你自己的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负责。

        第二,把别人的责任还给他们。

        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父母也一样。如果父母一直在逼你结婚或者是生二胎,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就会不快乐。

        如果父母是忧郁型人格,不管任何事情都无法让他们开心。

        你可能就会觉得不能真正做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可能会在内心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和快乐。

        父母在受苦,而我在幸福和快乐,我是自私自利的,我是坏的。从而,无意识的把一些事情搞砸,以消除道德上的罪恶感:“看,我和你们一样,我没有自私自利。”

        关于兄弟姐妹,在你的兄弟姐妹中,有些人可能会很幸福快乐,但有些人可能永远一辈子都无法使自己幸福快乐。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来说,通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父母一直在教导你,要“照顾弟弟妹妹”;

        如果刚好念了大学,进了很好的单位,成了“城里人”,那么可能还要承担着“振兴家族甚至全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责任,“凤凰男”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你陷在这样的关系中,要告诉自己:幸福和快乐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你无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为另外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负责,你也一样。

        学会说“不”,是很重要的。

        毋须内疚,也毋须自责。你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同样的不幸和同样的不快乐,以使自己站在一个道德审判的平台上。

        你完全可以去追求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过得幸福和快乐,你可以拥有充盈丰盛、自我实现的人生,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对自己的事尽力,对别人的事尊重,对老天的事顺从。

        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正是建立自我价值的感觉,同时也是一个人唤醒自我、认识自我、活出自我的前提。有清晰自我界限的人,通常有如下特质:

        1、对自我有清醒准确的认知。知道自己的个性、能力、长处和短处充分悦纳自己。

        2、知道自己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能够分清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做不了的。

        3、有选择能力。面对困境或者问题,总有解决办法。

        4、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并愿意承担属于自己该承担的相应责任。

        5、感情独立,可以全心爱别人,并不强求对方同样爱自己。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冲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超越了自己界限,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背负着;或者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要别人承担,结果任谁都不舒服。

        懂得界限的人,能够放下很多东西。不该自己问的事情不问,不对权责以外的事情指手画脚。维护好自己的界限,同时不去操控别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的摩擦。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2]

  • 在一生的病痛旅程之中,身体是你的受害者,而不是你是身体的受害者。[289]

  • 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452]

  • 别人家的屋檐再宽,不如自己有伞[487]

  • 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593]

  • 你的强大,来自你的孤独[554]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降低期待[609]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885]

  • 越活越通透的人,都不做这三件事[857]

  • 有一种人:待人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756]

  •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皆有因果[815]

  •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陀说出这话,难道不是狂妄自大吗?[1206]

  • 后疫情时代的自我心理照顾[946]

  • 真正的强大,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1207]

  • 认识你的心,这里是一切力量的根源[1292]

  • 我为什么说爱就是一场交易?[1467]

  •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2025]

  • 善于自查,才能自明;善于自明,才能成长![1503]

  • 什么是“四无量心”?如何修持?[2937]

  • 丰富自己:不要去追一匹马[212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