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1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20]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1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12]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8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17]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1]

  • 过好每一个当下[189]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70]

  • 走路的力量[123]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生的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51   时间:2023-5-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5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路长,总免不了误入丛林,坎坷迂回。

        有人困于匮乏的认知,有人困于放纵的欲望,还有人困于膨胀的自我。

        所谓“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想始终保持前行,不迷失方向,就要用好这三把戒尺。

        第一把戒尺:自知

        所谓:为人贵在自知,处世贵在自制。

        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让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苏格拉底那句“认识你自己”,历经千年,依然振聋发聩。

        作家张良计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个熟悉的按摩师傅,手艺精妙,许多明星都是他的老顾客。

        有一次,他问对方“为什么不把工作室的规模做大”。

        在常人眼里,多收些徒弟、多开几间分店,才能赚大钱。

        谁知按摩师傅回答,正是因为考虑了许多现实因素,他才决定不扩张。

        在他看来,自己的手艺是不可复制的,就算教给徒弟,也未必能达到百分百的精准。

        到最后,客人不满意,生意受影响,反而坏了自己的招牌。

        师傅说,自己的师兄开了十几家分店,却还没自己“小而精”的运作方式挣钱。

        “要清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有多大本领,就做多大事情,这就是拥有自知之明的智慧。

        很多时候,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明白拥有自知之明是多么难得的智慧。

        人要自知,最难的是拿捏分寸。

        既不是给自己设限,也不是自我膨胀,而是清楚地知道能力的边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保罗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客观地认识自己,清醒地接纳自己,才不负来世间走一遭。

        第二把戒尺:自省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凡事没达到预期目标,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生活中,时常有人把遭遇的困境都归结为外因,永远在抱怨,从未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

        朋友小阳就是个喜欢抱怨的人,每次她和大家见面,总会提起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顺。

        年初,她刚进新公司的时候,就在聚会上抱怨了大半天。

        先是说公司规定太严苛,一点都不人性化,“负责报销的同事都要为难我”。

        又说同一个部门的同事难相处,一起做项目没人指点她。

        就连行业公认的标准和规章,都被她批评得一无是处。

        有关系好的朋友委婉地提醒她:“也许是你适应得还不够。”

        暗示她调整心态,改变自身。

        但小阳不以为然,依旧觉得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

        前不久听另一个朋友说起,小阳之前的工作没过试用期,现在还在找工作。

        不难想象,如果她不能从这次求职失败中找到自身的原因,那再多的求职,也终将会以失败收场。

        网上有人问: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最大程度降低人生出错的可能性?

        一个高赞回答是:学会自省。

        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每个决定背后的心路历程,也没有人比你更清楚每个重要时刻背后的权衡利弊。

        自省就像照镜子,把得失、成败、喜怒照得一览无余。

        正如最高明的棋手都懂得复盘,最聪明的人一定懂得自省。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突破迷局。

        稻盛和夫曾说:人生就像趟过一片充满诱惑的地雷阵,当我们穿行其间,多多少少会触及各种“地雷”,这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

        每当我们“触雷”时,能够进行怎样的反省,才是关键所在。

        自省之于人生,是自救、自强与自我提升。

        第三把戒尺:自律

        日本作家中岛敦说过一句话: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要想驯服人性,少不了自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到自律,大众第一反应总是“早起”“减肥”“跑步”。

        看到有同学早起,就一窝蜂地打卡早起,来到图书馆却呼呼大睡;

        看到身边人嚷嚷着“减肥”,就激动地办理健身年卡,买上一堆健身装备,结果一周不到就将其束之高阁;

        看到朋友圈有人晒晨跑、夜跑的路线图,心血来潮地穿着牛仔裤拖鞋就去跑步,最后磨出了血泡,拉伤了肌肉。

        很少有人思考,这些行动是在外界声音影响下的盲从,还是发自内心地主动改变。

        真正的自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动指南,而是沿着自己既定的目标,有选择地追求,有选择地舍弃。

        这个过程注定漫长,也正因为漫长,才凸显出自律的可贵。

        在《成为可怕的自律人》这本书里,提到过帮助人们实现自律的“积极提问法”。

        比如把 “我今天锻炼了吗?”换成“我今天尽最大努力锻炼了吗?”

        单纯的“是”或“否”,容易让人丧失改变自我的动力。

        关注“有没有尽最大努力”,反而能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自律”本身,最大程度地激发内在动力。

        自律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

        当我们能抛开外界的纷繁声音,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自律才能发挥它真正的积极作用。

        康德说过: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自知、自省、自律这三把戒尺,给予我们的不是单纯的压抑,而是选择的权力。

        有了自知,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有了自省,我们能更细致地观照内在;

        有了自律,我们能更从容地掌控生活。

        这是规范自我的利器,也是帮我们把宝贵的人生时间“花在刀刃上”的宝藏。

        人生只有一次,愿你我都能好好把握自知、自省、自律这三把戒尺,活出精彩,不负此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59]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81]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75]

  • 你的自律!决定着你的一生[253]

  • 人生的最高境界:独[315]

  • 眼界、自律、自知的力量[489]

  • 原来,这就是 “乌鸦定律”[494]

  •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653]

  • 王阳明:修好自己的心可以扭转命运![712]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看![601]

  • 认清自己,是最顶级的智慧![616]

  • 最好的人生是:五忙,一闲[589]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降低期待[609]

  • 心安,才是活着的最好状态[689]

  • 谁都有看不透、想不通、气不过,看看高人的答复[709]

  • 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运动,读书,独处[847]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你开始快速成长![1044]

  • 越活越通透的人,都不做这三件事[857]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842]

  • 陈坤:学佛未必是苦行僧,佛法已成为我的呼吸[86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