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孙子兵法》有曰:“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
内心越是强大的人,越是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但人生之事,十有八九,皆不如意,我们要常想一二,不想八九,才能事事如意。
改变世界,就如蚍蜉撼树,既然没有办法做到,那就让自己变得强大,无惧人生风雨,方可治愈一切。
1 生活的风雨,抗住
《菜根谭》中曾说道:“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
生活千变万化,我们无法保证一直风调雨顺,唯有磨练心性,强大自我,方能在逆境中怡然自乐,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西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名叫苏武。
天汉元年,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却不幸被扣留,期间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想让他投降归顺,但他宁死不屈。
最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让公羊生子就能回国,这本就是不能实现的事,但苏武强大的内心没有因此坍塌,仍不屈不辱,不卑不亢。
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下苏武没有放弃,他坚信终有一天会回到故土,于是在风雨中咬牙坚持,即使环境恶劣,即使没有食物,他都一一扛下,这一抗就是十九年。
后来汉使者再来拜访匈奴,将苏武带回,他撑下来了,虽然当年容颜不再,但初心未改,十九年如一日,生活没有将他压垮。
心境越高,越能在磨难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那些我们经历的一切,试图打垮我们的所有,在内心强大的我们面前,都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垫脚石。
不论外界如何,保持自我,便能从最低处的生活中,活出最高级的优雅。
2 生命的无常,接纳
佛光禅师曾说:“无常,是生命的真相,也是世界的规律,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和面对,否则就会有太多无奈。”
生活酸甜苦辣、生老病死,人皆有之,一切都没有定式。
生命中的无常是把双刃剑,愚者消沉,没有目标;智者化用无常,转变困境,找到真正的自己。
从前有一位妇人,她的儿子因为意外去世了,她听说佛陀能够让人死而复生,于是找到佛陀求助。
佛陀慈悲地说:“你去城里,向任何一户人家要回一粒芥菜籽给我,唯一的条件是,这户人家没有死过人。”
妇人听完立刻去了城里,挨家挨户地问。
结果妇人发现,每个人都说家中有人去世,佛陀的要求根本无法达到。
此刻妇人才恍然大悟,明白生命无常是时间常态,于是她停止悲伤,开始积极的生活。
人生当中本就有许多难以掌握和避免的事情,大家都不想面对,可越是逃避,在问题到来的时候就越难以接受。
接受无常,也就意味着要放下,不仅是思想放下,心也要放下。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花开花灭,终有定数,有缺失才会有希望,有遗憾才会懂得珍惜,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只有真诚的接受,才能显露生命真正的本质。
3 历经沧桑后,淡然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人内心越是强大,在经历沧桑之后便越伟大。
1997年,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去世。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握着女儿的手温声说道:“安心睡吧。”
第二年,她的丈夫钱钟书离世,她一夜未眠,伏在丈夫耳边轻声说:“你放心,我在的。”
于是在之后的书中写道:“他逃走了,我也想和他一同逃走,可是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我要留在人间,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明白世间沧桑,淡然了,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如今只剩下一个人。
后来她开始整理钱钟书生前留下的手稿,花了数十年才将这些书全部出版。
先生无疑是强大的,不是肉体上的勇猛,而是精神上的淡然。
经历人世后,没有萎靡不振,在心中了然,不急不躁,慢慢完成自己的那一份职责。
世界是自己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做内心强大的人,学会治愈一切。
人生如水上行舟,水面便是你的内心,你害怕,便有汹涌洪涛,你镇静,水面就水波不兴。
内心强大,才会海纳百川,即使山穷无路,也能柳暗花明。
生命里的淡然宁静,是寻找自我的根本,也是治愈世间万物的解药。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