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执着过去,而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淡过往。”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样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样子。
该放下的都放下,该翻篇的就翻篇。
人生的征程就像一扇扇门,关好身后的门,凡事向前看,才能领略更美风景。
一、关上得失的门
庄子有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心当作一面镜子。
面对任何事情,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像轻拿轻放一样。
有一个老铁匠,十分钟爱一把紫砂壶。
有一天,一个古董商人路过他的铺子,看到了他身旁的紫砂壶,一眼就认出了它是名家之手的作品。
商人愿意以十万元的价格买下这个茶壶。
但老铁匠拒绝了,因为这个茶壶是他爷爷留下的珍贵物品。
商人离开后,老铁匠一直忧心忡忡,害怕会失去这个茶壶。
过了一段时间,商人又来了,这次开价二十万元。
但是当人们聚集在铺子里时,一个小孩不小心把茶壶碰碎了。
孩子的父母很担心赔不起这么贵重的东西。
老铁匠并没有生气,他长叹一口气说:“算了吧,从知道这壶有价值那天起,我就没再踏实过。现在好了,又踏实了。”
看淡得失是一种智慧,它可以让我们摆脱情绪的波动和烦恼,更加平静地面对生活的起伏。
坦然面对生活的得失,就没有越不过的高山。
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生活的赢家。
二、关上成就的门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当我们回首过往,回忆自己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可能会感到自豪和振奋。
而真正优秀的人不会被过去的成就所束缚,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邓亚萍在她14年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奖项。
有一次,有一位长者问她:“你的奖杯和奖牌都放在哪里?”
邓亚萍回答道:“我父母特意设置了一个荣誉室,专门陈列我的奖杯和奖牌。”
长者微微一笑,提议她将这些荣誉藏起来。
听到这个建议,邓亚萍若有所思。
最终,她决定将过去的成就藏起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退役后,她没有一直停留在运动场,而是选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她以一颗空杯心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毕业后,她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攻读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现在的邓亚萍,不仅仅是一位世界冠军,她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主持人。
著名作家刘震云指出:“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
学会将成就清零,能让你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更好地前行,不会停止成长的脚步。
三、关上执念的门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人生诸多烦恼,其实都源自“执念”二字。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一次,镜虚禅师带着刚出家的弟子满空四处游学。
一路上,满空觉得行囊很重,一直嫌弃要找地方歇息。
师父却一直没有答应,继续前行。他想找机会给满空一些启示。
一天,师徒俩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妇女,禅师突然握住了她的手,引起了周围人的误解。
以为禅师轻薄妇女,于是齐声喊打。
师徒俩躲过追打,在一条寂静的小路上停下休息。
禅师问弟子:“还觉得行囊重吗?”弟子却回答说:“一路奔跑时,一点也没感觉到它很重!”
一开始,他觉得行囊异常沉重,一路上心烦意躁,到了后来奔跑的时候,却没有感觉很沉。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放下了行囊沉重的执念。
徐志摩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丰子恺也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可见,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要相信命运安排的一切。
人这一辈子,越和生活过不去,生活就越会让你过不去。
与其执着于错误的命运,注定的失去,不如把目光放在当下。
舍一分执念,得一分自在;念念不执着,事事皆如意。
换个心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可掌控的事情,之所以活得这么累,都是因为心里背负了太多往事。
人生说到底是一趟有来无回的旅程。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活在过去,难以走好脚下的路。
活在当下,未来的美好会如约而至。
关上身后的门,把往事留在过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