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2]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3]

  • 人生的底线[12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8]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8]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1]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看远,看淡,看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81   时间:2023-4-3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4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一是看远,要有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不被眼前事牵绊;

        二是看透,能够透过纷坛复杂的百相,看到生活的本质;

        三是看淡,看淡世间名利与表面浮华,从容地面对人生。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三重境界正是他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从20岁到30岁,再到40岁,就如同这三重境界的一扇扇门,一一地推开它们,人生就会拥有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一、20岁看远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著名的小提琴家谭盾,初到美国时,只能靠拉小提琴卖艺赚钱。

        后来他认识了一位黑人琴手,很幸运的是,两人一起争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

        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人流量很大。

        可是在赚取了一些钱之后不久,谭盾就和黑人琴手道别,想去音乐学院去深造。

        因为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成为世界级音乐大师。

        多年以后,谭盾再一次路过那家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依然在最赚钱的地盘上拉琴,脸上还带着陶醉与满足的神情。

        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便问他现在在哪里拉琴。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很好赚钱吗?”

        这位黑人琴手所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谭盾已是世界级的小提琴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见识有多远,就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目光短浅的人很容易被浮云遮望眼,只看到眼前的现状,或者沉迷于金钱,或者耽于舒适,而就此止步不前了。

        目光长远的人却是另外一种状态,就像年轻时的谭盾一样。

        不管眼前的诱惑多么迷人,他们都会执于自己的目标,并且会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20岁虽然年轻,却是人生最重要的起点。

        在这个年龄里,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自己,为未来做好铺垫。

        就好像万丈楼阁要打好地基一样,只有做好规划方能成就未来的高楼林宇。

        而你的当初的选择就决定了未来的成就与否。

        就如同在一本书中看到的那句话:要好好经营你的20岁,因为它决定了你40岁的模样和生活状态。

        二、30岁看透

        前几天,我们单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三十多岁的员工看到身边的同事都买了车,只有自己还没买上,觉得很没面子。

        于是便开始加速了自己攒钱的进程。

        工作之外,他又找了一份晚上开出租的活计,经常白天晚上地连轴转。

        终于身体吃不消了,有一天他突然昏迷,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被人送到了医院抢救。

        这件事很让人深思:

        如若少一些与人攀比,少一些不必要的虚荣,想清楚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这个道理,是不是就不会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了。

        都说三十多岁的人是最焦虑的,早晨睁开眼就是:车贷、房贷,工作、孩子……

        究其焦虑的本质原因,其实就是他们对未来不可控的恐惧,也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茫然。

        他们时刻活在与比别人的比较之中。

        看到别人买了房子、车子,就觉得那是人生标准,自己也着急过标配的人生。

        看到自己家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家的,就忙着给孩子报补习班,用各种激进的育娃方式,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而其实深度地想一下,每个人过的都是自己的日子,何必和别人去比,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呢。

        孩子也有各自的成长规律和节奏,有自己生命密码和前途命运,大人又何必瞎忧心呢。

        人生自有定数,就像人在等公交车。

        无论你把行李扛在肩上还是放在地上,公交车该什么时候来还是什么时候来,你再焦虑也是没有用的。

        人得越活越通透,保持头脑清醒,学会安心随缘。

        这才是岁月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馈赠。

        三、40岁看淡

        在一期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嘉宾在一起聊天时,何炅抛出一个话题:

        畅想一下,你们40岁觉得自己在干什么?

        24岁的李子璇伤感地说:“我想活到40岁就够了。”

        黄磊不同意她的说法,告诫她时,有一段话说得很让人深思。

        他说:等你到了40岁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活到140岁都不够了,因为时光太快,生命太短,事儿都不叫事儿。

        活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人生最感动的事情就是一食一餐,一顿火锅,一碗饭,特别简单。

        黄老师的话其实道出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人生道理:

        人活到一定年龄,最好的状态一定是不惧与敬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回归素与简,拥有为一食一餐而感动的简单幸福。

        收藏家马未都曾经说过: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时趋名。

        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所谓的安放灵魂,就是回归自我。

        每个人到了这个阶段,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学会了淡定地看人生,宁静地看自己;分清了生活重点,看开了身外之事;活得不累了,也更懂得了如何愉悦自己了。

        所以,有人总结:中年以后最大的妙趣就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能够看淡一切,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

        人生有三看:看远,看透,看淡。

        看远,让我们阅历人生;看透,让我们开悟、生慧;看淡,让我们宁静致远。

        如此这般,此生便可称得上圆满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56]

  • 心境决定处境,《金刚经》的9个人生真相[639]

  • 佛说:珍惜身边人,看淡身外物[522]

  • 此心常看圆满[583]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749]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826]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1227]

  • 人生,是一场醒悟![721]

  •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将开始。[1009]

  • 把自己劝明白,是最大的自在[1035]

  • 佛门与明月:无心恰似中秋月,照见三千与大千[1339]

  • 相处的三种境界:向上社交、向下兼容、向内安放[1236]

  •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告而别[1409]

  • 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是由缘份决定的[1861]

  • 《周易》说小满: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1898]

  • “人成即佛成” 佛陀一生的行迹[1906]

  • 当你看淡一切,活着就不累了[1566]

  •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1914]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2043]

  •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福的人才能看到[22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