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1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22]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21]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13]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8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18]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3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1]

  • 过好每一个当下[189]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3]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72]

  • 走路的力量[12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23   时间:2023-4-3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4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开悟啊?

        老和尚答:说话不急不慢、吃饭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贵贱、得失很少分辨。

        小和尚说:这么简单啊!那不都成佛了?

        老和尚说:至今我尚未遇到。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开悟不是什么谈玄说妙,它就是简单的生活。

        一、说话不紧不慢

        生活里,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成功充满着极度的渴望和向往,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非常急躁、急功近利。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仰望星空,但更需要脚踏实地,拥有积淀的力量。人群中最有实力的,往往是最安静的那个人。

        而不是每天看似非常努力,咋咋呼呼,但并没有做什么实事的人。

        一个人的说话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而性格又关乎着命运。已经开悟的人,他明白人要像佛菩萨那般慈善、柔软、温和,不暴躁、也不笨拙。

        开悟的人,内心非常淡定,不毛躁,平静如水。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冷静面对、智慧处理,做到不急不慢。

        一张一弛,尽是内心世界的平静。

        二、吃饭不咸不淡

        一个开悟的人,洞彻世间的空性和虚幻无常,心中没有任何执念,也没有分别心,懂得万事随顺因缘,拥有一颗平常心。

        在生活中,有些人吃饭挑肥拣瘦,分别心严重,这样难免遇到许多烦恼。佛法说道“无二无分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没有分别,就不会有苦恼。

        所以,吃饭的智慧和人生是一样的。佛说有求皆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境遇,都是我们自己的因缘,不论咸淡,我们都要坦然接受。

        三、遇事不怒不怨

        生活里,许多人遇到难过的坎或者让自己烦恼的事,顿时就火冒三丈、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没有智慧。

        佛门有语,“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心中的嗔恨心一旦生起,福气也就远离了,我们若想成就菩萨道,就要学会忍辱的功夫。

        忍辱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包容,一种难得的智慧。遇到事,抱怨没有用,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我们要学弥勒菩萨的精神,大肚能容,以智慧去包容一切、去解决一切,这样才会让事情更接近成功。

        四、待人不分贵贱

        一个有修养的人,他懂得尊敬别人,不是对方优秀,而是他本身优秀。

        佛说众生平等,不论贵贱,我们都应给予其应有的尊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要多帮助他人,尤其是生活贫苦、急需救助的人,而不是去嘲笑,我们要多给自己积德。当自己还无法处理好自己的事情,首先要安顿好自己。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不论贫富贵贱皆是前世因果,种善因才得善果,每个人都在随业流转,哪儿有百世富贵翁。

        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我们更多的是要彼此关爱,彼此取暖。身在世态炎凉,心暖似水流年。

        五、得失很少分辨

        人生得得失失总平常,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只是一个暂时的拥有和使用。因为这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虚妄不实的,就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我们证得空性,不着任何相,而内心清净无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见到了佛性。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却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许多人执着于追逐名利,在金钱上得得失失,整日里夜不能寐,怕吃亏,看不开、放不下,胡思乱想、精于算计,失去了快乐,这是得到吗?

        真正的得到,是我们般若智慧的增长,善根福德的培植,而不是在利益物质这些虚无的东西上苦苦经营。

        人生最终什么都带不走,这一点我们要看破,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与其追逐虚无的名利,不如多多培养善根,解脱轮回,得真正的欢喜和大自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顶![62]

  •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229]

  • 人生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319]

  • 大事小事,想开了就不是事[328]

  • 想要安乐自在,推荐你这么做[295]

  • 《心经》中藏着收获自在的秘密[494]

  • 菩萨的十种自在[525]

  • 当你悟透自己时,活得就自在了[389]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626]

  • 关好身后的门[651]

  • 当你心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727]

  • 人贵三气,修正气,养清气,化怨气[709]

  • 送给晚上睡不着觉的人[876]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901]

  • 定期除去心里的杂草[831]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898]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863]

  • 真正的强大,是允许一切的发生[1079]

  • 佛菩萨半睁着眼的秘密,原来如此[823]

  • 人生守恒定律,读完瞬间清醒[79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