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09]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4]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6]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6]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心灵的屋檐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03   时间:2023-4-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4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做别人屋檐者,别人也不会让风雨落到他头上。

        看过一个故事: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宅院设计得十分精巧,但屋檐却搭建得特别大。更奇怪的是,在这屋檐下面,还盖了一间小巧的屋子。

        游客们纷纷驻足观望,开始猜测这间屋子的用途。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导游指着这间屋子讲解道: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

        有游客依旧不解:既然房屋主人有心为善,为什么不直接请人进去,何必在这盖间屋子,多此一举?

        导游回答说:直接请人进去会让人心里不安,受之有愧。房屋主人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流浪汉的尊严吧。

        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善意与温暖。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财力去为别人搭建一方屋檐。

        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心里为他人撑起一片晴空。

        做别人心里的屋檐,在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同时,也是在悄悄地庇护自己。

        1

        杜甫写过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就曾写到他遭受的苦楚。

        他这一生,吹过最冷的风,淋过最冷的雨,整个人生就是大写加粗的苦。

        成年后,他也一直没有谋到什么像样的官职,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由于米价昂贵,全家都只能忍饥挨饿,未满周岁的小儿子也被活活饿死。

        由于无力负担房价,他只能一次次搬家,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一间小小的茅屋栖身。

        但杜甫却始终善良,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恶意。

        反而明白人人都有难处,更加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他住的茅屋前,长着一棵大枣树。一天深夜,一个老妇人来打枣,惊醒了杜甫。

        杜甫看见老妇人饿得骨瘦如柴,瞬间起了怜悯之心,不仅为她端来了菜粥,还嘱咐她,白天再来打枣,以免晚上摔倒。

        后来,杜甫搬离了这里,把房子借住给了朋友吴南卿。

        吴南卿一来,便在茅屋四周围起了高高的篱笆。老妇人打不到枣,日子过得越发艰难。

        杜甫知道后,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吴南卿,告诉了他底层人的困难。

        吴南卿看完信后羞愧不已,立马拆了篱笆,还亲自给老妇人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也离开了这里。临走前,他按照杜甫的意思,将茅屋和枣树都留给了老妇人。

        善良的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正如杜甫,因为自己挨过饿,所以见不得别人忍饥挨饿、居无定所。

        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冻得夜不能寐的时候,他担心的也是别人的处境,所以迫切地想要“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家罗大里曾说:“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

        一个善良的人,心里装的永远都是他人。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早已在心里为别人搭好了一个屋檐。

        2

        看过一句话:“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你为别人撑的伞,都会化作来日躲雨的屋檐。”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小善举,也会在某一天反过来帮我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苏轼第一次为官,是在凤翔府任通判。

        当时凤翔府新上任了一位太守叫陈希亮,此人颇有美誉,却很不待见苏轼。

        在他看来,苏轼就是一个靠权势上位的无用书生。

        直到有一年,一场大旱灾降临在陕西,许多庄稼颗粒无收,黎民忍受着饥馑之祸。

        一次,苏轼与陈太守在城外巡视的时候,看见了路旁饿死的小孩尸体,苏轼嚎啕大哭,眼含着热泪将其埋葬。

        之后,苏轼积极组织慈善募捐,并用募捐善款,为三四十个孤儿造了一间屋子,自己亲自抚养他们。

        这些善举,陈太守看在眼里,对苏轼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后来,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在即将遭受贬谪之际,陈太守的儿子陈慥正隐居黄州。

        朝廷中的宵小认为苏轼当年与陈慥的父亲有仇,就把他贬谪到黄州来,好使陈慥对付苏轼,以此来借刀杀人。

        而陈慥早就从父亲口中听说了不少关于苏轼的好话,反而成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最要好的朋友,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苏轼这一生,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善事,在生活中也处处践行着小善。

        他的善举,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化为他人生路上的“庇佑伞”。

        饥寒之地,总有百姓给他送来粗茶淡饭;

        居无定所,总有穷书生为他搭建容身之地;

        落难之时,总有官员接济他,哪怕革职也在所不惜;

        三朝太后,一个让他免于流放,一个让他做高官,一个救了他的命……

        因为善心带来的回赠,让苏轼安心快乐地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他人亦是天堂。”

        你今日对他人所做的一切,也是别人日后待你的模样。

        当你历经劫难时,只有善良才能帮你度过最艰苦的路。

        善良,是一个人留给自己最好的后路。

        3

        有人说: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和气度,若无善良,便无真正的大格局。

        善良,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人格局的外现。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与人为善,面对事情他们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而非利益。

        河南有一位老艺术家,名叫王宽,在退休之前是豫剧圈是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家喻户晓。

        但在退休之后,他没有安享晚年,而是选择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去茶楼卖唱。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坚定的一个选择,至今已经坚持了好多年。

        他这么做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供养从老家收养的孤儿,供他们吃饭穿衣,读书学艺。

        后来,王宽老师的事迹被很多的媒体报道出来,给他带来了很多的荣誉。

        但面对荣获的奖杯,王宽老师只是表示:自己在乎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看见老家的孩子们,心里就有一种责任。

        无独有偶,作家老舍也为陌生人做过类似的事情。

        当时,老舍家不远的地方,住着四十多个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

        当得知他们的生活现状后,老舍深觉自己应该出一份力。

        于是,他放下手头的很多工作,积极地为盲人奔走。

        他帮助有才艺的盲人买乐器,组织乐团,排练节目,联系演出方,争取报酬。

        对没有才艺的盲人,老舍到处托人,把他们安置在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

        后来,这些盲人在他的帮助下,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真正的大格局,是面对别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愿意伸手去帮他,想到的是肩上的责任,而非得失。

        电影《发条橙》里说:“善由心生,善良是由人自己去选择的。”

        大格局的人,都会主动选择从善。

        也正是有这样的美好的人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从来不害怕风雨,从来不会缺少阳光与温暖。

        4

        想起一组很经典的问答:有一个人,辛苦了大半辈子,依旧非常贫穷。他非常不忿,跑去质问佛祖。

        佛祖说:“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穷人问:“但我身无分文,能给别人什么呢?”

        佛祖回道: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给别人七种东西。

        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坦诚地对待别人;眼施,给出善意的眼光;身施,用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不懂得给予的人,自绝于人,永远无法摆脱底层苟且的命运;

        永远利他的人,即使跌落谷底,也会有无限机缘不请自来,助他脱困。

        正如作家冷莹所说:“你对别人的好和善意,最后成全的都会是你自己。”

        为他人执灯者,迟早也会被别人的光芒照亮。

        做别人屋檐者,别人也不会让风雨落到他的头上。

        一个善良的灵魂,照亮他人的同时,总能收获不期而遇的温暖。

        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的人,也必将被世界温暖相拥。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24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245]

  • 不要因为善良,给别人撑伞,淋湿了自己[222]

  • 最高级的情商,是“把丑话说前面”[321]

  • 人性最大的善,是不让别人为难[366]

  •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503]

  • 为什么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495]

  • 放空身心,保持强大的心灵磁场[525]

  • 你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863]

  • 佛说:为什么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难多![528]

  • 状态对了,人生就顺了[690]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680]

  •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701]

  •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782]

  • 做人最大的善良,是少管闲事[1235]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820]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773]

  • 提升格局的最好方式[759]

  • 人这一生,永远不要弄丢这两样东西![1025]

  • 心灵的换位![93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