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8]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08]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1]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5]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1]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2]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7]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5]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3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学佛者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28   时间:2023-4-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4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在学佛者中,有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现象,一种是奔忙于生活和工作,少有闲暇时间,只好放弃了修习;另一种则是为了念佛诵经,选择远离世俗生活,放下了本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学佛修行和日常生活并不冲突,修行不是只有身在寺庙中或端坐于佛堂前才可以进行,学佛不拘泥于某些仪式感,更不能脱离生活。佛教提倡的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心灵得以升华,正所谓“生活处处是道场”,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

        如法地工作和生活 即同于行菩萨道

        作为学佛者,我们首先要确切明白“佛”的涵义。佛来自梵语 buddha,是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就是众生,正如佛陀在证悟后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因此,学佛其实不是膜拜,也不只是烧香拜佛祈求佛菩萨保佑。真正的学佛修行,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使我们觉悟,而后平实健康、智慧如法地生活和工作。

        其次,佛法的要义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发菩提心就是发广度众生之心,《金刚经》有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菩萨以一切众生都作为自己救度的对象,不论好恶,不分亲疏。我们学习菩萨道,要以博大的胸怀救济穷困,遇见受饿的人给予食物、遇见受冻的人给予衣物、遇见病痛的人给予医药……设身处地地用佛陀教导的方法去帮助和爱护他们,能够这样想,你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就能有耐心,对学佛者来说,这就是你行菩萨道最具体的、最现实的一个环境。

        又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更进一步地救度众生,是观察人世间的苦空无常,帮助他们拔除痛苦的根源。如果没有理解苦痛的来源,一切帮助都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而我们学佛的目标,应以根本解脱的无余涅槃去救拔众生。

        司其职尽其责 也是一种修行

        如何将佛法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呢?《佛说善生经》给了我们非常详尽的指导: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僮使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选择,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严饰于床座,供设上饮食,供给所当得,名称远流布。亲旧不相遗,示以利益事,上下常和同,于此得善誉。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欺诳觝突者,宁乞未举与。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择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我们应该兼顾自己的家庭与社会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选择正当的工作,勤奋耕耘;以戒律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弃恶向善。如此健康、正命地生活,不仅将使我们获得生活和工作上的成功,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佛法是种活法,好好发心,改变心态,生活、工作、婚姻、亲情都是修行。用佛法改变我们、纠正我们,佛法才能救度我们;我们能以佛法的智慧去生活、去工作,我们也将会越来越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意思,可仍然天天都要念[247]

  •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327]

  • 人生的最高境界:独[323]

  • 生命需要信仰[332]

  • 一切境界,皆可作​「增上缘」[391]

  • 独处,是一种境界![375]

  • 看清世界的无常,悦纳生活的平凡[422]

  • 了解“不二”,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能释怀[372]

  • 慈悲的四重境界[460]

  • 我问人生![606]

  • 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629]

  • 找准自己的位置[591]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689]

  • 学佛者的必修课:修慧向上,修福向善[569]

  • 《六祖坛经》四大名句,句句开悟,让你从迷失中找到方向![881]

  • 人生有五苦,熬过去[575]

  •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701]

  • 佛说:最大的逃避,是你从不让自己停下来[730]

  • 人生需要沉淀,生活要懂取舍![731]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9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