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博士在其名著《自尊的六大支柱》中指出,自尊涵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价值感两个方面。
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有信心胜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我价值感就是觉得自己有价值,值得拥有幸福生活。
《哈佛幸福课》进一步提出了自尊的三层模型:
依赖型自尊,就是需借助他人表扬和赞同而来的自尊;
独立型自尊,就是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自我内在产生的自尊;
无条件型自尊,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自尊,无需依赖任何比较与评价。
这三层自尊模型存在于每个人的自尊发展过程中,而自尊发展是渐成型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依赖型自尊的发展期。
如果我们通过了健康的依赖型自尊发展期,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培养成独立型自尊;
如果经过足够生命体验历程的健康独立型自尊发展期,有可能会升华到无条件型自尊。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停滞在依赖型自尊的发展期,没有培养成独立型自尊,就成为高依赖型自尊的人。
假如你是一个高依赖型自尊的人,你好像是为别人活着的,你的生活不断受到他人看法与评价的影响,好像别人就是那个《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你只能通过魔镜才能看到自己一样,把别人的评判当作自我感,无论是自我效能感还是自我价值感,全凭人家一张嘴。
这种自尊往往与傲慢或者自卑相关。
当你的成长环境中充满夸赞与荣耀时,高依赖型自尊必然成为傲慢甚至骄横。
当你的成长环境中满是责难与批评时,高依赖型自尊也容易成为自卑与不自信。
所以高依赖型自尊是不稳定的类型。
2600多年前的觉者对自尊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觉者对自尊、傲慢、自卑等的论述被译成“慢”,慢就是分别胜劣高下之心,有“令心高举”的特征,有一种想让别人高看你一眼的冲动。
《杂阿含经187经》中讨论了七种慢:
1、慢,对于不如自己的或者与自己相当的,生起我胜过他或者我与他相当之心,令心高举。
2、过慢,对于与自己相当的,认为自己胜过他;对于优于自己的,认为自己相等。这两种都是过慢。
3、慢过慢,对于远胜过自己的,还认为自己胜。
4、我慢,对于自己的身心五蕴执著为我我所,令心高举。
这与心理学说的自尊本义相关。这是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彻底断尽的。
所以不要轻易说别人“你怎么有我慢心”,我们有我慢心很正常啊,难道你没有我慢心吗?难道你已经证得四果阿罗汉了吗?
5、增上慢,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就是你实际上并没有证得禅定,你说自己已证得禅定;你实际上并没有开悟,你妄称自己大彻大悟……这是我们要非常注意的,是犯根本戒的严重问题!
6、卑慢,简单说,就是自卑。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认为自卑与傲慢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7、邪慢,其实自己毫无德行,却自称自己拥有高尚的德行。
这也是需要我们特别要加以注意避免的问题。因为果报严重,又障碍修行。
在本经中,觉者就特别斥责了两种慢人:一是邪慢人,实际上自己毫无德行,却轻蔑毁诬真正的智者,愚痴啊,为了蝇头小利,这种邪慢人,当知就是第十三种领群特。
二是增上慢人,自己尚未证得的自称已证得,并且以此获得的地位与名誉去毁坏别人的名誉与地位,这种增上慢人,是极为卑鄙无耻的,当知这就是第十四种领群特。
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尊与我慢”,更要远离邪慢与增上慢,其他几种慢心可以在学习与修行过程中逐渐去转化去净化。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