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8]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3]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5]

  • 人生的底线[127]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9]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3]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2]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如果你不明白敌人是你自己,你会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埋怨他人或改造他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47   时间:2023-2-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经常会说:哦,那个人让我生气,因为她做了什么什么。如果仔细检查一下的话,你会发现,事实上并不是那个人做了什么让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内心的执着。如果你没有任何执着,那个人做任何事也不会激怒你。

        你是个非常非常爱干净的主妇,你不能容忍家里有任何不干净的地方,你的家每天都要打扫一遍以确保你感觉良好,你开门倒垃圾的时候却发现你的邻居把你们俩家之间的过道弄得一团糟。你因此而怒火中烧,你去敲他们家的门。但如果你不是那么爱干净,你就会无动于衷。

        因此,这件事本身并不具备激怒你的因素,你会被激怒完全是因为你有洁癖。

        再举个例子,你非常喜欢周杰伦,但你的同屋却告诉你他的歌是垃圾。这足以令你感到不快或激怒你。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认为她那句话激怒了你,事实上这句话很可能只是对你才有这种作用。如果她是说给一个同样不喜欢周杰伦或者一个不知周杰伦为何人的人听,那个人一定不会被激怒。相反的,她还可能会很开心。

        所以,并非那句话激怒了你,只是你内心的执着激怒了你。

        如果你希望不被激怒,有两个选择,让所有的人都认为周杰伦的歌很美是第一种,那样就没有人会告诉你周杰伦的歌是垃圾。不过这很不容易实现。你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来让每个人相信周杰伦的歌是非常动听的。你必需把每一个人都摆平,一个都不放过,即使只剩下一个,他都可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让你再度被激怒。想一下,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你有可能完成吗?

        另一种方法是放弃你的执着,这样无论其他人说什么你都无所谓。你知道,没有任何外境具有激怒你的企图或作用。

        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我们抱怨别人把屋子弄得一团糟,抱怨别人说那些我们不爱听的话,抱怨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总是把造成我们痛苦的原因归咎他人。萨特说:他人是我们的地狱。我们认为让我们痛苦的罪魁祸首是别人,而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都不想要痛苦,所以我们试着说服别人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不要说那些我们不爱听的话,对我们尊重,以及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

        这可能在短期内会奏效,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服从你,即便你是美国总统。

        总是有突如其来的痛苦等着你,而你对此毫无防范。如果仔细审视你的痛苦,你会发现,你搞错了对象,你冤枉了好人,并不是其他人做了什么让你痛苦,是你自己让你痛苦。你有各种执着和习惯,当他们遭遇反弹的时候,你就会感受痛苦。

        刚才我们说到消除痛苦的方法是你放弃你的执着,虽然我用了“放弃”这个词,但其实并没有什么需要放弃的,你不需要把任何东西扔掉,因为本来就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你以为自己紧握在手心的东西是真实的,但如果你展开你的手掌,你会发现一无所有。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放弃了。

        如果你不明白你的敌人是你自己,你会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埋怨他人或改造他人,这样你永远不会得到你想要的。

        你希望避免痛苦,但你走错了路。你必须了解痛苦并非他人造成,这样你就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痛苦的发源地。我们的痛苦来源于我们的习气,而我们的习气来自“我执”,我们有“我执”,那是因为我们的“无明”。你最后会找到“无明”那里,一切都是从它开始。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217]

  • 深山修行人,遇两次考验丧定功坠落为鸟身,最终明白何谓四大皆空[193]

  • 佛陀证悟的那一夜,发生了什么?[250]

  • 失眠,藏着一个人的业障[319]

  • 公案:我不会佛法[1072]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895]

  •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念头和思维[977]

  • 这就是负面情绪的根源[1362]

  • 默念这三句话,也许事情就会发生改变[1265]

  • 聪明人:三不管,四不说,五不帮![1219]

  • 怎样理解“无我”?[2367]

  • 为什么我们总有“看不惯人”的心理?[1729]

  • 每一个心念,都有它的因缘果报[1783]

  • 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2363]

  • 汤一介:痛定思痛论生死,细谈儒释道的生死观[2665]

  • 怎样才是有缘,必须看懂的十二因缘[3150]

  • 很多人栽在习惯中,偏离了学佛的初衷[2940]

  •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2515]

  •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2200]

  • “我”是什么,或是说什么是“我”呢?[220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