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4]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0]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3]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4]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内耗: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19   时间:2023-2-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心理咨询师于德志在接受上千名来访者咨询后,针对性地写了一本书——《反内耗》。

        他在序言中直言:“内耗是心里痛苦的放大器,对个人来说,危害极大。”

        生活中很多人明明什么都没做,单是胡思乱想,就让自己疲惫不堪;

        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心里却反复纠结,折磨到自己精神崩溃。

        这就是内耗,除了使人疲倦、痛苦、忧郁,对人没有半点好处。

        这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就是内耗。

        01 内耗,让小事变大事

        佛家有言,执念太深,终成心魔。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目标、小渴求。

        一旦欲求太多,爱而不得,它们就会成为执念,日日夜夜缠绕心头,不断折磨自己。

        原本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也会恶化为心中的头等大事,成为你难以跳脱的梦魇。

        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之前,一直渴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先是为一家杂志社供稿,多年来煞费苦心写作,却得不到编辑的赏识。

        之后,他又自告奋勇地成了镇上的天气督察员、道路巡查员,以及野兽看护员。

        他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却始终未被列入公职人员之列。

        梭罗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谴责社会的肮脏。

        可一味的谩骂与宣泄,并未解开他心头的执念,反而让他的身心饱受折磨,他也因此患上一场大病。

        躺在病床上时,他恍然意识到:只有放下执念,才能将自己从怨愤不安中解放出来。

        于是,他清空了心中的不甘,只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

        在这里他读书写作,劈柴打渔,活得安逸而自在。

        生活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尽如人意,没有什么完美无缺,多的只是不得与失望。

        若不能及时放下执念,即使身处桃源,也会日夜忧思,如鲠在喉。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邻居约翰·菲尔德就是如此。

        他带着老婆和孩子,从爱尔兰来到美国,一心想过上富裕的生活。

        尽管他每日种地、钓鱼,拼命地赚钱,他和家人却依然租住在漏水的房子里,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梭罗曾劝约翰,不必过于执着,试着像他一样享受田园生活。

        然而约翰不愿面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变得郁郁寡欢,把日子过得灰暗无比。

        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时,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

        一个人的痛苦,多半是因为自己欲念太多。

        就像是伸进糖果罐子里的拳头,你越是不忍松开,越难拔出来不说,还会在瓶口紧紧勒住自己。

        与其盲目地执着,让小执念成为大心魔,缠绕自己,倒不如清醒地放弃。

        当我们放下自己的偏执,解开灵魂的枷锁,才能完成自我的解脱与救赎。

        02 内耗,让无事变有事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工作汇报时,看见领导皱了下眉,就惴惴不安地推测,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

        相熟的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信息,就开始胡思乱想;

        在家听见外面有人喊骂,便觉得对方是在指桑骂槐地暗指自己。

        生活中,我们很多的不快乐,就是因为过度敏感。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过度敏感,就是一种无谓的自我消耗。

        长此以往,它会大量损耗人的精力,影响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拖累自己的社交。

        正所谓,脸厚耳聋,活着不累;事事入心,活着受罪。

        一个人如果不会收起自己敏感的触角,太过在意别人的态度,最后遭罪的只会是自己。

        作家张德芬一直以女性情感心灵大师著称。

        可有一年,她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她很是担心读者知悉后会厌恶自己。

        为此,她一直遮遮掩掩,不敢公开这件事。

        每当她出现在公众场合,看见周边的读者交头接耳,她就觉得对方在议论自己。

        这时,她总会羞愧地低下头,心里恨不得早点结束活动。

        那段日子,她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人也消瘦了许多。

        过度的敏感,让她陷入焦虑之中,害怕出门,更恐惧社交。

        直到一次,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老师的课。

        老师要求她与一位读者配对,大胆讲述自己的婚姻状况。

        张德芬只能非常为难地告诉读者实情。

        坦白之后,她内心忐忑不已:她会不会对我失望?会不会攻击我?会不会看不起我?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可读者听完后,只是一愣,然后问道:“那,您还会继续写书吗?”

        张德芬这才恍然大悟:读者喜欢的是她的书,而非她的私生活。

        她开始恢复自信,还在新书中大胆解剖自己失败的婚姻,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现实中,有不少敏感的人都是如此,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他们的心海掀起惊涛骇浪。

        但正如莫言在《蛙》中说的那样: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在关心你的事。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在盯着你?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烦心事。

        所以一个人千万别活在自己的内心戏中。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如果你在敏感中疲于奔命,就注定很难再有精力去感受那些美好的事物。

        试着学会把心放大一点,迟钝一点。

        当你拥有了钝感力,把玻璃心炼成一颗不锈钢的。

        即便是非议与批评劈头盖脸,你也能从负面情绪中及时抽离,寻到一方舒适且宁静的天地。

        03 内耗,让好事变坏事

        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内耗效应”。

        说的是一个群体因不协调或矛盾,内部产生的无谓消耗。

        其实,这种内耗也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

        作家李筱懿在24岁时,作为记者参加了一次行业会议。

        会议上李筱懿待人落落大方,言谈举止到位。

        会议结束后,有一位猎头主动过来问她,愿不愿意去一家知名的公司,做总经理的秘书。

        李筱懿内心一阵惊喜,可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退缩了。

        原因很简单:她怀疑自己不能胜任。

        从身高上不了台面,到外语还差点火候;从性格不合适,到专业不对口。

        还未正式面试,李筱懿就给自己打上了不合格的标签。

        那位二十几岁的猎头,特别不理解地对她说:“在别人否定你之前,请你先不要自我否定可以吗?没有任何机会会对你三请四邀的。”

        然而,李筱懿还是没有去那家公司,按部就班地去当记者。

        5年以后,李筱懿恰巧有一个机会去采访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彼时,这家公司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在采访结束之后,李筱懿开玩笑对老总说,“哎,五年前我差点成为你的秘书。”

        老总马上说:“你现在依然可以啊,要试一下吗?”

        她结结巴巴地说:“那我再想想吧……”

        老总摇摇头说:“机会不会等你第三次的。”

        老总还顺便提到了一件事,当年劝她“不要否定自己”的年轻猎头,现在已是领域里最牛的大咖之一。

        李筱懿闻言,脸上通红。

        从此之后,她还多次梦见这样的场景,心中十分后悔。

        听过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很多人做事总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他们担心时机未到,担心准备不够,担心情况有变,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想得越多,越是痛苦,就这样陷入自我内耗中无法自拔。

        今天想了千条路,明天依旧走老路。

        如此循环往复,结果让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抉择,碰到难题。

        但内心产生的矛盾与纠结,才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若是一个人的每个想法都拖泥带水,每件事都不断纠结,注定会一事无成。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因为处理不好关系,就可能被执念折磨,被过度敏感击垮。

        各种各样的内耗,不断掏空我们的精神,使人越来越颓丧。

        网上有句话说,人是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但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当你心灵变得钝感,内心变得宽广,行动变得果决,所有的负累与不快,都会在此刻终结。

        从现在开始,停止内耗,勇敢地做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347]

  • 关好身后的门[262]

  • 所有的内耗,都有解药[368]

  • 永远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角[540]

  • 学会给自己“刹车”[512]

  • 减少精神内耗的7件小事[796]

  • 一个人真正走向强大,要经历三次放下[562]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541]

  • 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624]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672]

  • 朋友是“无用”的,有用的是圈子[659]

  • 你的敏感,是一种天赋[720]

  • 停止评判,是让能量自然提升的绝佳方式[787]

  • 想明白这3个道理,你就不那么心累了[831]

  • 若不心宽似海,哪来一帆风顺[866]

  •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1045]

  • 停止精神内耗,学会不在意[1252]

  • 如果你觉得累,这三个“高内耗”行为,一定要戒掉![1074]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这是真的![1198]

  • 人生有四劫,渡过就是福![106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