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7]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6]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8]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存善心好,还是行善好?
     
    [ 作者: 达摩难陀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630   时间:2023-2-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撒哈迪斯在他的《佛教伦理学》中曾说道:“一般来说,道德有两种解释:一、存善心;二、行善。”前者是真正的道德,后者仅是为了达到目标的方法。个人可保有善心,便可做善事。但是,很少人能保有善心。有些人表面上的举止是有利他人,但实际上做的是利己之事。这种行为的动机来自渴求晋升、福佑、进天堂或奖赏。或者,因为害怕遭受惩罚下地狱而行善。以上这些善行皆源于私心,所以佛教认为保持善心方是真正的道德。

        承认自己罪行的人,胜过那些佯装无罪的人。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中就表达了这样的理念:马克白夫人怂恿丈夫杀死国王前,先将蛇蝎般的脸孔佯装成纯洁的玫瑰花般。对于在光天化日下犯罪的人,我们能够轻易地找到。但对于伪善者的恶行,总是在局势恶化至无可救药时,我们才发觉他们的企图。
     
        一个人虽然富有又幸运,享有善报,但少了美德与善心,就如同以积蓄为生的人,一直从他的积蓄内拿钱来花用,却不再储蓄。当金库耗光后,他将是精神上的贫者。
     
        什么是人的行为准则?实在令人难以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影响抉择的准则,如同水有其一定深度,轮回也是如此。若给予适当的环境,轮回将得到顺其自然的结果,达到最高修为。这是自然的演化,而非奖惩的后果。对于意志不坚者而言,佛法有助于鼓励他们向上,制止他们被邪恶所吸引。
     
        哲学家桑塔亚纳曾指出:“人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非在善与恶中做抉择,而是在善行与善行间做出取舍。”当年轻时,我们并不能了解欲望之间有着许多矛盾。一个年轻男孩可以在面对未来的许多计划时踌躇不决。但对成年人而言,他必须放弃许多计划来完成他的责任。

        亚里斯多德说:“理想中的人类是乐于帮助他人,但却为了他人帮助了自己而感到不好意思。”由上述说法可知,行善通常被认为是高尚的行为,而接受他人的帮助却是卑下的。但是,在佛教的教义中,无论是给予或接受,都不应有高高在上或矮人一截的想法,不应有秘而不宣的动机,也不应该有希冀物质或心灵回报的念头。如此一来,我们的行为动机将是纯洁的,不包含一丝一毫的私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为自己打伞,才不会被雨淋湿[500]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916]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89]

  • 爱是大药王,快乐是治病的关键[1084]

  • 人不施恩,何来福报?人常行善,何来灾殃?[1977]

  • 最积德的四件事,哪怕做过一件,也会功德无量![1760]

  • 善人、修行人、明白人,佛弟子的三重人格,你具备几重?[1604]

  • 真正懂因果的人,从不占便宜[3855]

  • 佛教如何过端午节?[2429]

  • 什么是佛教“七觉支”[2755]

  • 为什么要多行善?因为每发一个善心,身心脉气都会开![2023]

  • 明一法师:法门无量源自心[2288]

  • 出现这几种征兆,说明菩萨正在保佑你![2621]

  • 有善心,有善行,自然有善果[1924]

  •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1967]

  • 净慧长老:四正勤和四如意足[2291]

  • 行善不能停[2317]

  • 这样的护身符最可靠![1890]

  • 明里行善 暗中得福[2641]

  • 一个故事告诉你:原来能念佛的都是有福之人![248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