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10]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2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26]

  • 学会哄自己开心[11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3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25]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64]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34]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64]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45]

  • 学佛者须止恶行善[112]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7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下济众生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98   时间:2023-1-26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相来往拜年,拜年是世俗的礼节,见了面就要恭喜发财,取个吉祥。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在拜年的时候,也要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吉祥话,这是随顺世俗的礼节。

        既然拜年是世俗社会的礼节,恭喜发财也是世俗的吉祥话,为什么佛弟子也要随顺呢。《金刚经》中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拜年是佛法,恭喜发财也是佛法,能够融会贯通,一切法皆是佛法。

        我们修学佛法,要福慧双修,一方面修智慧,一方面修福报,等到智慧修圆满,福报修圆满,就成了佛。成了佛就叫两足尊,就是福足、慧足,福报具足,智慧具足。

        那么,修智慧要怎么修呢?多听开示,多听讲经,多诵读经典,多研究经典,这样就是修智慧。修福报如何修呢?上供三宝,下济众生,供养三宝就是修福,救济众生的苦难也是修福。

        佛陀教导我们说,我们的享受(衣、食、住、行)都是属于福报。福报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过去世修来的,就好像银行的存款,是过去储蓄才会有的。同样是生而为人,个人的福报却是千差万别的,这也是因为过去世修的福不一样:过去世修的福报很大,今生享受得宽裕,衣、食、住都有多余;过去世修的福报中等,刚刚够用;过去根本没有修福,今生虽然转得人身,但是往往衣、食、住都不具足。

        社会上的人不学佛法的很多,但是不求财的人很少,大家都在求财,都想发财,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不发财的人呢?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物质普遍变得更加福足,但是贫富的区别却还是存在,怨天尤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实在是过去修福的不同。

        佛弟子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当尽自己所能地去培植福报,上供三宝,下济众生,都能够尽力地去做。

        上供三宝,比如有地方要修大殿、要立佛像,就去做功德。有了大殿、佛像,还需烧香、供灯、供花、供果,这都属于供佛;有人发起印经,可以参加,哪个地方要请法师讲经,也可以帮忙去请法师,这属于供养法宝;打斋供众,供养出家人,这是供养僧宝。

        下济众生,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贫困需要救助的人,能够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遇到众生没有饭吃了,可以布施米面;遇到没有衣服穿的,送几件衣服给他;遇到生病没有医药费的,也可以尽自己力量去帮助。这些都是培植福报。

        上供三宝是上供,下济众生是下施,都是属于布施,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着相。《金刚经》教我们要无住行施,倘若住着于相去行布施,那只能获得人天的福报;不住相而尽量的布施,这样就变成了无漏的福报。因此,经中世尊说到,无住行布施所得的福德,像十方虚空不可思议。

        回到我们的主题,恭喜发财,怎么样才能发财呢?那就是行布施,上供三宝,下济众生,不住相地去行布施,所得福德像十方虚空那样,这还不是发大财吗?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515]

  • 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595]

  • 跋山涉水,只为众生[940]

  • 愿求无上佛道,度脱一切众生[726]

  •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996]

  •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1164]

  • 什么叫众生[1514]

  •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2590]

  • 利他时也要想想自己的动机![2166]

  • 慈眼视众生:带你走出社交恐惧[2193]

  • 为众生发菩提心,修成的是“自己佛”[2365]

  • 泪奔!人们对出家人的误解太深了![2522]

  • 佛时刻念众生,众生则时时把佛忘记[2070]

  • 好善无倦[1686]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2157]

  • 学佛要注意这九种“心”[2058]

  • 每当遇到惹我生气的人或事,试试这个办法![2030]

  • 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2247]

  •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1948]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217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