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10]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27]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28]

  • 学会哄自己开心[11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3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26]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64]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35]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66]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45]

  • 学佛者须止恶行善[113]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7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拜佛与信佛,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47   时间:2023-1-23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拜佛和信佛

        确实,佛菩萨是普渡众生的。正如一进寺院就能看到的弥勒菩萨笑口常开,寺院山门广开,没有学佛,没有皈依,又或者不太了解佛教,也都欢迎来参访,停下脚坐一坐。

        有的人是带着全家平安的祈愿而来,也一定有人是怀着心事而来,怀着礼敬的心情一个殿堂一个殿堂地拜过来。的确,在寺院里的环境里,在庄严殊胜的佛像前,都更能够静下心,想想平时不怎么思考的大问题,做一个决定,或是放下些什么......希望大家在离开寺院的时候,挂在祈愿墙上的不只有美好的愿望,也请把那些烦恼和焦虑统统留下。

        但是,即使有了佛菩萨的加持,人却总要活在自己的惯性里。往往是刚踏出了这扇门,想过的问题就抛到了脑后,做过的决定又开始摇摆,要放下的东西又拿了起来......这样拜佛,既不治标,更不能治本。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真正地相信一个人,就一定会认真按照他的意见去做。信,但却不照做,很难说是真正的信。拜佛和信佛也是这样,拜佛更多的是外在的动作,而信佛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依赖,并且愿意“依教奉行”。

        既然相信佛菩萨的普渡众生,那就更要相信佛法揭示的六道轮回和因果业力;既然相信佛菩萨的加持,那就更要相信所有的问题是往昔业果的显现,想要的福报也需要自己的行动去播种;既然相信佛菩萨的救苦救难,那就更要相信解脱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愿力。

        迷信与正信

        有人觉得求神拜佛是迷信,出家人、佛弟子又说佛教是正信,那到底是迷信还是正信?迷信,或是正信,还是人的问题,都是人心所造。

        真正懂得拜佛的意义,对正信的佛法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自己信奉的原因,坚定不移,愿意依佛陀的教法修正自己的言行,那就是正信。

        如果是看到别人都在拜,也随民俗大流进来拜拜,能和法师合张影那就更好了,给自己多一点信心,那还是结个善缘,谈不上信佛。

        至于觉得出家人有“法力”,从而想要打卦算命、预测吉凶、寻找捷径,却并不想了解佛法、改变自身,那并非“正信”,而是“迷信”。即使真的有宿命通之类的神通,释迦牟尼佛早就明确说过,出家人不得为人算命、看相、打卦之类,这些都有违释迦牟尼佛的教诫。

        信是根本

        汉传佛教的修学讲求“信解行证”的次第,“信”放在首位。“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果真想在佛法中得到受益,信可能要比智更要紧。

        现在的社会上有这几种现象,职场青年将禅修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的确也有一些效果,但如果没有对佛法生起强烈信心,没有在生活中依教奉行、改变自己,遇到烦恼困境,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对佛学有深入了解,但如果还是将佛法主要作为一种文化或哲学来做研究、做课题,那也是停留在“账面的财富”,获益有限。

        又或者,有的人本身很聪明,还是习惯从自我角度出发看佛法,只挑符合自己认知的部分来遵照,对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就选择性忽略,带着自己的“分别心”来信。例如,相信佛菩萨会护佑众生,也相信行善积德,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认为只要心中有善,持不持戒无所谓,对财富、地位、感情也还是样样想抓牢......这样挑挑拣拣地学,说到底最终还是“信自己”。

        佛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既是成道的根本,也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源泉。《大智度论》说“信如手”,正如人们的生活是靠双手来创造,真正的信佛首先是将佛法作为自己的信仰。希望大家在走进寺院礼佛祈福的同时,也能静下心来了解真正的佛法,那样,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真正的改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信佛,到学佛,怎样跨好这一步[656]

  •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2044]

  • 唐太宗:从信佛到贞观之治[2163]

  • 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2034]

  • 信佛,究竟信什么?[1991]

  • 信佛和不信佛的,差别在哪里?[2089]

  • 烧香拜佛时,记得要跟佛菩萨说这两个字![2092]

  • 拜佛的意义[1669]

  • 经常拜佛佛为什么不帮你?[1792]

  • 拜了一辈子佛,还差了一炷香![1989]

  • 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行佛,你走到哪一步了?[2232]

  • 为什么拜佛求佛,佛陀却没有保佑我?[1792]

  • 这三种人拜佛越多,离佛就越远,有你吗?[2170]

  • 念佛,更要拜佛[2613]

  • 信佛,究竟信什么?信佛,应该怎么信?[1941]

  • 学佛和信佛,你属于哪一种?[1836]

  • 烧香拜佛时,记得要跟佛菩萨说这两个字![2112]

  • 信佛,到底信的是什么?[2051]

  • 烧香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呢?[2558]

  • 学佛能带给我们什么?[225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