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5]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0]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3]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4]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5]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2]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46   时间:2023-1-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1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路上,谁都不免有吃亏的时候。

        有人一旦吃点小亏就心不平气不顺,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到最后不仅吃了事情本身的亏,还吃了心理上的亏,既苦了身,又累了心。

        而有的人,即便遭遇不公,遭受损失,却总能淡然一笑,心宽无怨言,看淡不计较。

        这样的人,不是傻,而是聪明。

        01 笑着吃亏,是豁达

        左宗棠说:“与人共事,要学吃亏。”

        所谓学会吃亏,并不是意味着要无底线忍让,迁就别人委屈自己。

        而是学会凡事一笑置之,不处处争辩,事事计较。

        吃亏时还能轻轻一笑,这不是怂,而是坦然豁达;不是蠢,而是洒脱通透。

        作家程然在书里记录过自己朋友贾平的一段经历。

        贾平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特别出名的出版社做编辑。

        当时这家出版社正在编辑一套丛书,每个人都很忙。

        于是跟贾平一起刚来编辑部报道的年轻人,就成了大家随意指派的“杂工”。

        整个编辑部,只有贾平接受大家的指派,其他人都是去一两次就不愿意再去了。

        后来,贾平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什么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等杂七杂八的事情,只要别人开口求助,贾平总是乐呵呵地跑去帮忙,从不计较。

        当其他人都觉得他傻的时候,他总是轻轻一笑:“干什么不是干啊,吃亏是福嘛。”

        试用期一过,与贾平同时进入版社的同事还在做着校对的工作时,贾平已经被总编安排组稿了。

        五年后,贾平早将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发行等工作摸熟了,离职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还受到了许多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这一份成功,跟贾平当初能吃苦,肯吃亏的态度息息相关。

        表面上看,他当时对别人的指派任劳任怨是逆来顺受,吃了很大的亏。

        实际上,这份不把繁琐小事放在心上的洒脱,不仅让当时的他活得不拧巴。

        还为他后来的创业累积了人脉,笼络了人心。

        有句话说得好:吃得起亏,才享得起福。

        人活着总有吃亏的时候,重点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计较少一些,福报自然也就多一些。

        身价10亿的“打工皇帝”唐骏在卡拉OK盛行的时候,研发了一种专门用于卡拉OK设备上的打分机。

        并将这款打分机申请了专利,以8万美元卖给了韩国三星公司。

        后来,韩国三星公司又将其转卖给了其他公司,光是专利使用权就卖了足足150万。

        听到这件事的人,无不为唐骏遗憾,都觉得他吃了大亏。

        这样的事如果放在别人身上,很有可能会为“贱卖”了自己的心血而耿耿于怀。

        但唐骏在谈到这段经历时,却没有一丝遗憾。

        反而笑着说:“我特别感谢三星公司,如果当初没有他们买我这项专利,就没有我创业之初的8万元启动资金,也就不会有我现在的事业。”

        诚然,唐骏当初无疑是吃过亏的。

        但是他在吃亏时不仅不计较,还能坦然笑对的这一份豁达心态,让他少了许多烦恼。

        其实,笑着吃亏的人,并不是喜欢吃亏。

        而是不把短暂的得失放在心上,不让自己因为一时的不快而郁结伤怀。

        因为他们明白,人这一生总有吃亏的时候,锱铢必较,反复纠结只会为难自己。

        淡然一笑,无介于怀才能舒坦自在。

        02 笑着吃亏,是智慧

        笑着吃亏,不仅是一种豁达的为人境界,还是一种睿智的处世智慧。

        吃得起亏的人,必定是参透了人生玄机的智者,他们懂得人生的得失向来是不断交替,始终趋于平衡的。

        失去一些东西,自然而然也会相应收获一些东西。

        清朝有位著名的晋商,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

        不仅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家族生意,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

        还在国弱民贫的清末时期,让晋商走向了全国,一跃成为十大商帮之首。

        他就是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

        而乔致庸之所以能让乔家富可敌国,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是一位乐于吃亏的智者。

        当初,乔致庸刚接管生意后,偶然得知家族一老店卖的胡麻油掺了假。

        便毫不犹豫地连夜写出告示,召回所有掺假的胡麻油。

        还给顾客全额退还银子,并以前所未有的低价,卖给他们不搀假的胡麻油,表示赔罪。

        后来,乔致庸致力于茶叶买卖时,直接让制茶商将一斤的茶砖,全都做成了一斤一两的。

        无论全额退款,低价卖油,还是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多送他们一两茶叶,看似乔致庸都是做了亏本的买卖。

        实际上,他正是通过这种“吃亏”的方式,赢得了良好的商誉,换来了长久的合作与源源不断的利益。

        而这,正是他的大智慧。

        在几十年的商海浮城中,乔致庸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

        吃亏就是赚钱。

        所以为了警醒后人,他直接在乔家大院挂起了一幅匾联,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学吃亏。

        老话说:吃小亏,就是占大便宜。

        自己吃点小亏,让别人得利,从而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支持,使自己广结良缘,最终获益。

        这是一种高级的人生智慧。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不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

        把目光放长远,舍眼前小利而换取长远的互惠互利。

        因为他们深知,主动吃亏无异于一种投资,投的合适了,最终收获双倍回报的,往往是自己。

        03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

        曾看到一位网友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刚开始包工程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地多赚钱,他一直把工人的工资尽量往低压,能少给一分的时候绝对不多给。

        结果最后,好不容易招来的几个工人,干了没多久就都离职了。

        导致他因为没有人手,不仅不敢接新的项目。

        就连之前接下来的那几个,也因迟迟没办法完工而损失了一大笔钱。

        后来,他索性以高出市场价的工资大量招工,还会时不时地发放各种福利。

        结果大家都特别乐意跟着他干,甚至还会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来跟他合作。

        如此一来,给他干活的人多了,他可以承包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收益也跟着翻倍暴涨。

        他无比感慨地说:“以前不明白,死活不肯吃一点点亏,一分一厘上都斤斤计较,结果最后却吃了大亏。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真的太傻了。”

        常言道,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才是精明。

        生活中,许多人都争着占便宜,以为占了便宜就是精明,实际上很多时候却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真正的智者,往往是那些肯吃亏的人。

        他们宽容懂谦让,不纠结蝇头小利,明白广散财聚人心。

        他们高瞻远瞩,不计较眼前得失,懂得舍一时谋长远。

        人不能总占便宜,吃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请你相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笑着吃亏,是做人的高境界,也是处世的大智慧。

        与朋友们共勉。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90]

  • 凡事慢下来,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聪明[265]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97]

  •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356]

  • 人生下半场,几时归去,做个有“闲情”的人![521]

  • 李玟被抑郁症带走了!佛家有办法终结抑郁之魔吗?[743]

  •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和能力:知止[608]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766]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782]

  • 学佛的人吃了亏吗?[847]

  • 苏轼不可不读的十首词,人间万事,不过如此[823]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689]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814]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868]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792]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918]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1206]

  • 一个人越过越好的标志:嘴贵,耳明,心顺[806]

  • 笑的力量[796]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60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