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7]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2]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5]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5]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143   时间:2023-1-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1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晾衣杆向笛子抱怨说:“为什么我们同是竹子,我每天都受风吹日晒,价格还这么便宜;你却经常登上大舞台,受万人鼓掌,而且价格不菲?”

        笛子说道:“因为你只被砍了一刀,我却受尽雕琢,还被钻孔。”

        听到这里,晾衣杆默不出声,略有所悟。

        耐得住折磨,才能杠得起荣耀。

        所有的苦难,不是老天想要打垮你,而是用来让你战胜的。

        当你看懂以下这三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

        1 人生无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

        佛曰:“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从前,有个小商人被合伙人背叛,经商失败了,妻子也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感觉人生跌倒了谷底。

        他走进一座佛寺中,哭着诉说:“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上天这么不公平?佛祖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佛祖听了,便显灵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困难写下,放进一个袋子中,放在殿堂外的架子上,然后随便拿一个别人写下的袋子,你就可以过另一种人生了。”

        就当小商人准备好了自己的袋子,他听到了一个贵妇人跪在佛前哭诉,说自己连生三个孩子,智力都是有问题的,不知道怎么办。

        然后,他又听到一个年轻人在跪拜,说自己父亲欠下了巨债自尽了,现在债主要他十天内偿还所以款项,求佛祖帮帮他。

        小商人听后,不禁想到:“如果拿到这些人的袋子,不是更惨?”

        于是他又对佛祖说:“我还是不换了,与其遇着不熟悉的苦难,不如解决好我现在的难题。”

        佛祖露出了微笑,说道:“这世上没有人是没有苦难的,没有丝毫业障,就不会投胎世间为人了。”

        小商人恍然大悟,决定重新振作。

        人生无常,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近忧,亦有远虑。

        有财富的,可能没健康;有健康的,可能没有家庭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你缺乏的问题,就是你今生要修的功课,每个人都有,但不尽相同。

        不要羡慕别人表面的光鲜靓丽,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别人的伤口可能比我们还深。

        一位作家就说过:“生活是无边无际的、浮满各种漂流物的、变幻无常的、暴力的,但总是一片澄澈而湛蓝的海。”

        我们的本性,和佛一样是光明的,所以无论海面怎么汹涌,怎样漂流着大大小小的困难,只要内心平静,就都可以拥有坦然和澄明。

        每个人活着,就是一个透过重重考验,治愈、升华自己灵魂的过程,做好自己便无愧于天地。

        苦难是必经,但不是恒久,当你懂得了这一点,你就放下了痛苦的执念。

        2 不以苦为苦,乐在苦难中修行

        《大乘起信论》中曰:“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世间一切事情,其实都是中性的,是我们的心让它们有了差别。

        古时候,有个人在小作坊中养了两匹马,把它俩关在一间不见天日的马栏中,还让它们整天背载着重物劳动。

        同样的环境,黑马整天只会抱怨、嘶叫,于是经常惹来主人用鞭子抽打它。

        白马虽然每天和黑马干着相同的活儿,但它每天告诉自己,只要把自己练得强壮耐劳,终有一天能走到外面的广阔天地闯荡一番。

        于是它每天开开心心地,把干活当成了锻炼,把辛劳当成了挑战,这反而使它的体态更矫健,精神更抖擞。

        后来,一个钦差大臣奉命出使西域,皇帝下旨在全京城的马中挑选一批膘肥体壮、吃苦耐劳的马,给使者团当坐骑。

        白马终于以最佳的表现被选中了,遂了它一直以来想游历世间的心愿。

        是苦,是乐,都是我们自身主观的看法而已。

        如果你觉得是苦,就会一直沉沦在黑暗之中。

        如果你觉得是乐,就会带着积极的心奔赴阳光。

        熬,不是惩罚,而是脱胎换骨的机会,更是涅槃成凤的拐点。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说过,“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不要抱怨外在环境,只检讨自己的内心。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

        凡人心随境转,智者境随心转;心不苦,终能离苦。

        懂得了苦难其实是修行,所以要积极。

        3 苦难的尽头,就是福报

        一位高僧说过:“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所有的成长,都来自曾经的痛。

        从前,有个出身官宦世家的人,因父亲和母亲不和,他和母亲被赶了出府。

        他白天去庙里乞讨斋饭,晚上睡在破窑洞里,衣不蔽体,也总吃不饱。

        别人看见他,都说他卑贱,厌恶他,可谓受尽了冷眼。

        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化逆境为上进的动力,继续努力读书,终于考上了状元,后来更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

        这人就是在宋朝名相吕蒙正。

        因为曾经受过很多磨难,他没有一般世家子弟的傲慢。

        当他还刚刚为官时,有一次他走在大殿上,突然听到有人说:“这臭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啦?”

        他的下属想去追究,吕蒙正却急忙制止,气量颇大。

        也因为深谙民间穷人疾苦,所以绝不受贿,正直爱民,很能体恤百姓,官声极好,更三次拜相,名留青史。

        同样经历过卑微,后来白手起家的美国富商洛克菲勒说过:“没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是最不幸的。”

        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本事,是被困难磨利的。

        你若舍不得吃现在的苦,世界是不会让你得到明天的福。

        遭遇到当下的折磨,若善于反思求进,将来回头看,很可能会是不可多得的收获。

        只有在苦难中继续逆风而行,继续怀抱善良和希望,幸福总会来临的。

        佛曰:“你受过的一切苦难,最终都会用另一种方式还给你。”

        懂得了苦难其实是隐藏的祝福,所以要感恩。

        白居易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因为山上气温比较低,所以桃花开的比较晚。各人的人生轨迹亦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花期。

        所以不必着眼一时的黯然,但要警醒的是,别辜负了曾经的苦。

        每一个智慧而辉煌的如今,都有一段披荆斩棘的过去。

        能承受多大的苦,老天就还你多精彩的绽放!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37]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279]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意思,可仍然天天都要念[260]

  • 好好吃饭,来试试舌尖上的修行![419]

  • 修善业,就要这么修![487]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640]

  • 修行如何入门?看看佛陀传授的五种调心之法[493]

  • 把自己的心修好,比什么都重要[638]

  • 恒观菩萨,万物皆可言修行[722]

  • ​你的静气,就是你一生的福气[640]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2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592]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738]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686]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900]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795]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691]

  • 人生三道门: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729]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792]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100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