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0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1]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7]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7]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50]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8]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6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梁高僧传》丨摄摩腾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92   时间:2023-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5日    佛学研究网

        (一)译经

        汉洛阳白马寺摄摩腾

        【译文】

        摄摩腾,中天竺人,熟知各国风俗礼仪。圆通大小乘经,以行脚四方随机教化众生为己任。往昔曾经到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正遇上那个附庸小国被敌国入侵边境。摄摩腾只是依经典说,经云:能说《金光明经》为地神所拥护。地神必使宣讲奉持《金光明经》的地区及其人民享受和平安乐。今战事刚起,这难道是为了试验受持《金光明经》是否有安乐和平之利益的吗?于是,摄摩腾发誓愿,为两国息兵宁舍身命。摄摩腾尊者亲自往返劝和。终于两国握手言欢。摄摩腾尊者也因此名闻于上下层社会。

        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明帝有一天夜里,梦见金人从空中飞来。(想必是此梦非比寻常)明帝第二天,大集群臣,令众臣占卜明帝梦金人之吉凶。

        据说无所不知的大臣傅毅,奉明帝之咨问,回答说:臣闻西域有神明,其名曰佛。陛下所梦金人,一定是西方的佛了。明帝认为傅毅解梦正确。于是,派郎中蔡谙博士及弟子秦景等,率使团往西域天竺寻访佛法。

        蔡谙博士等行至今阿富汗一带,恰逢摄摩腾尊者与竺法兰尊者从天竺国东来,于是蔡谙邀请摄摩腾,竺法兰二尊者来大汉朝弘扬佛法。摄摩腾尊者誓志弘扬流通佛法,不顾生命危险,冒死走过大沙漠,才到伊犁一带遇蔡谙,又到汉都洛阳。

        摄摩腾尊者与蔡谙一同返回汉京城洛阳,明帝格外礼遇摄摩腾尊者等。在洛阳城西门外建立精舍安置摄摩腾竺法兰人等。这是汉地有僧人之始。

        但由于佛法初来汉地,人民未能皈依信任,所以摄摩腾尊者隐匿他对佛法的甚深证悟,无缘宣讲。后来不多几年,摄摩腾圆寂于洛阳。

        有确切记载,摄摩腾尊者到洛阳后,译佛经《四十二章经》一卷。最初藏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摄摩腾尊者住处。今洛阳城西雍门外的白马寺就是。

        相传,外国国王曾经毁破诸多寺院,唯有招提寺未来得及毁坏,当天夜里,有一白马绕塔悲鸣,有人即将此事上奏国王,国王立即停止毁坏各个寺院。又因此改招提寺为白马寺。所以,寺庙取名,多有各自缘起。

        【原典】

        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达。

        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传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

        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卒于雒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7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231]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2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①[3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佛驮跋陀罗②[566]

  • 白话《梁高僧传》丨佛驮跋陀罗①[286]

  • 白话《梁高僧传》丨佛陀耶舍[2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卑摩罗叉[280]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流支[21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④[29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③[29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②[29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①[407]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耶舍[58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佛念[3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僧伽提婆[3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难提[4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僧伽跋澄[356]

  • 白话《梁高僧传》丨帛尸梨蜜[4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