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0]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4]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
     
    [ 作者: 印光大师   来自:网络   已阅:668   时间:2023-1-3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3日    佛学研究网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生则全体迷背,虽有若无。佛则彻悟彻证,亲得受用。又复兴大慈悲,以己所悟所证者,指示一切众生,以期悉皆彻悟彻证而后已。但以众生迷背已久,虽闻种种对治法门,由惑业深厚,福慧浅薄故,颇难即生得其成效。既即生难得成效,则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以致久经长劫,轮回生死,莫由出离也。

        如来愍之,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门,俾彼一切若凡若圣,上中下根,同仗弥陀大悲愿力,同于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令已断惑者,速证无生。未断惑者,亦登不退。此之一法,即浅即深,即权即实。上上根不能逾其阃,故已证等觉者,尚须十愿导归。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将堕阿鼻者,犹能九品立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作众生出苦之达道。由是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等诸菩萨,远公,智者,清凉,永明等诸祖师,悉皆出广长舌以赞扬,发金刚心而流布。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捨此法门,其何能淑。秦川乃昔善导,法照,飞锡,慧日等大师,宏扬净土之地。

        一切四众,在昔当亦深种善根。但以宏扬此法,自唐以后,颇乏其人,故致宿根不能发生滋长,为可叹也。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以现今若不极力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事理,则善无以劝,恶无以惩,欲不人各相食,其可得乎?若不提倡戒杀护生,持斋茹素,则弥天杀劫,将何以息?若不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争地争城,互相残杀等邪说暴行,将以举世人民,同遭死亡之苦。若不提倡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六道轮回,其谁能出。此近来明理君子,提倡佛学之所以也。佛法普摄世间纲常伦理,又复明其能否尽谊尽分之善恶果报,实为治国平天下之要道。

        彼忌者不究其义,妄加辟驳,谓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皆属佛骗人之妄语。于是大家均以因果轮回为渺茫,而欧风一吹,悉争趣之。使深信因果轮回,彼邪说纵酷,何由惑乱乎哉。此各处提倡佛学之所以也。德晋居士宁志武,闻风兴起,特于本乡立一念佛区处,名之曰敦伦莲社。以佛法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各令尽分,先为世间贤人善人。又复生信发愿,恳切念佛,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庶可断尽烦惑,复本心性,圆满菩提,成无上道。而复以己所悟所证者,导引一切含识也。愿吾乡同人,咸皆兴起,则幸甚幸甚。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刘勰与佛学[276]

  • 很多人分不清儒学和佛学[1440]

  • 佛学的人生道德[1385]

  • 佛学是内学 学佛是内求[1320]

  • 浅谈譬喻在佛学中的运用[2211]

  • 有心就有佛[1564]

  • 佛学与美学[2536]

  • 别等发大财再布施!只要你有心,时时都可以布施[1889]

  • 科学、哲学与佛学的时间、空间、物质观[3310]

  • 佛学和学佛要分清楚[2387]

  • 佛学的本质是什么,看完恍然大悟[2361]

  • 浅谈魏晋时期玄学对佛学的影响[2364]

  • 佛学与人生修养[2753]

  • 朱熹与佛学[2186]

  • 梁漱溟的佛学思想[2218]

  • 佛学的基本理解[2325]

  • 论康有为、谭嗣同对佛学的共同关注[2065]

  • 来果禅师:大死大活,小死小活[3438]

  • 修行:有心与无心,一字之差,两种境界[2787]

  • 关公文化与佛学[244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