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心的道路非常简单,不需要冗长的解释。去除对爱恨的执著,如实观察事物的本质,这是我在修行时所做的。不要想成为什么,不要让你自己成为什么,不要想当禅修者,不要想开悟。当你打坐时,顺其自然,行走时,也顺其自然。没有执著,也没有抗拒。
当然,有数十种培养定力的禅法,然而它们不外乎顺其自然。在这凉爽、没有战争的地方禅修,为什么不试一试?你愿意吗?
佛陀不希望我们沉溺于两边:一边是欲望,另一边是恐惧和嗔怒。佛陀教导我们要觉知欲望、嗔怒和恐惧的生起。身心轻安的人行走在中道上,舍离欲望、恐惧、嗔怒。修道者必须沿着中道修行:“我对苦乐不感兴趣,我会把苦乐放下。”当然,刚开始很难,我们好像腹背受敌,又像牛铃或钟摆般被前后敲击。
当佛陀初转法轮时,佛陀谈论这两种极端,因为这是我们所执著的。渴望愉快从一边逼迫而来,痛苦和不满又从另一边逼迫来,两者总是困扰着我们。然而,当你走在中道上时,你会把它们放下。
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跟随这两个极端,当你愤怒时,你会出手打人,会对吸引你的东西执取不放,毫无忍耐或自制。你会被这种方式困住多久?想想看,如果你喜欢某物,你会追求它。喜好生起,这是你自讨苦吃的原因。这颗充满欲望的心真的很聪明,它会带你去哪里呢?
佛陀教我们要放下极端,这是正确的修行之道,它会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轮回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既没有苦乐,也没有善恶。众生充满了欲望,拼命追求感官之娱,无视于中道,错失了世尊的道路、寻求真谛的道路。一个不修持中道的人,执著于生和有、苦与乐、善与恶,这种人无法成为智者,无法获得解脱。我们的道路是直的,是平静和清明的觉知,没有喜乐与悲伤。如果你的心像这样,你无须请求他人来指导
你会发现,当你的心不执著时,你的心才处在正常状态。当你的心因为种种念头和感觉而动摇时,念头的生灭过程会取而代之,而痴则从中生起。学习去观察这个过程,当心已经动摇,偏离正道时,它会使我们偏离正确的修行,而走向放任或嗔恨的极端,因而产生更多的痴、更多的妄想。善恶只在心中生起,如果你一直观察你的心,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主题,我保证你绝不会厌烦。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