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5]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0]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3]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3]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3]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2]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20   时间:2022-12-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金刚经的核心是什么

        一部《金刚经》,仅仅五千余字,真正惜字如金。所要破斥的就是“有所得”。

        《金刚经》的核心是“空性见”,以“缘起”来解读“空”,即缘起性空。主张一切事物与现象皆无自性,因为从因缘所生,故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不具有实在性与确定性,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但空并非没有,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又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学佛人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过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

        “波罗密”,告诉我们的是烦恼是此岸,菩提是彼岸,其实烦恼即菩提,此岸即彼岸。彻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断除妄想徒增病,趋向真如即是邪。”

        明白“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道理,不厌生死,不乐涅槃。其实无三界可出,亦无菩提可求。达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的见地。因为“说般若者,即非般若,是名般若。”这就是一份正见的相续。

        生活中所有的迷惘,皆来自“不识相”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德清禅师曾说:“予初入空门,不知佛法之广大。将谓单栖吊影于穷山绝壑,草衣木食,守枯禅而为上乘。及亲大教日深,读杂华,观普贤妙行,无一类而不现身,无一事而非佛事。以不舍一众生,乃见佛慈之广大;不弃一尘一毛,方识法界之甚深。”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迷惘与痛苦皆来自于“不识相”。要么认假为真,识空为有;要么扫荡一切,寸草不生。

        “不识相”,就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世间的实相。

        有人问梦参长老:“人生如戏,我也知道自己在演戏,为什么演不好呢?”

        长老回答:“因为你不投入角色,一旦投入了,又被角色所转了。”

        我们了解了佛法,知道了因缘所生法的道理,就是要懂得做所应做,又不被所做而转。所谓“空花佛事,时时要做;水月道场,处处要建。”识相,就是要我们知道“诸相非相”。

        众生之苦,皆因执着。因何执着?皆因“不识相”。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陀十大忠告

        《金刚经》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想想佛陀曾对世人的忠告:

        一、不因传说而轻信。

        二、不因传统而轻信。

        三、不因谣言而轻信。

        四、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

        五、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

        六、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

        七、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八、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九、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

        十、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学佛之目的,并非是为求得保佑,祈祷生命中没有风雨,而是在风雨来临时懂得如何勇敢去面对。

        “即使我预见所有的悲伤,但是我依然愿意前往……”

        智谕老和尚曾说:“不要求事事如意,要求事事如法。”

        缘起当下,生命就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觉悟都是佛。悟解空性,就是让我们学会不生分别,不起执着,回归本来,去悦纳生命中的一切可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了知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我自己为人民大学本科生开设《金刚经》导读课程多次,也曾利用周六晚上时间在北京雍和宫为120多位出家师父一字一句讲解《金刚经》长达两年。如果问我学习《金刚经》的感受,曾总结出十个字:宜应病与药,病去药不留。

        元代赵孟頫所撰《临济正宗碑》云:“佛以大智慧,破一切有;以大圆觉,摄一切空;以大慈悲,度一切众。始于不言,而至于无所不言,无所不言,而至于无言。夫道非言不传,传而不以言,则道在言语之外矣。是为佛法最上上乘。”

        祈愿此生能自性自悟,以自为灯,以法为灯。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570]

  • 什么才是真正的“随缘”[695]

  • 心境决定处境,《金刚经》的9个人生真相[668]

  • 惊人的宇宙法则:所有发生,都不是偶然[928]

  • 宗性法师:讲一个“不说话”的神奇故事[866]

  • 金刚经:一生修行,八颗心前行[682]

  • 你从什么地方来?[1046]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1096]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1227]

  • 《金刚经》的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1838]

  • 一行禅师:痛苦的根源是什么?[1461]

  • 师说:如何开启自性心地上的智慧?[2318]

  •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2120]

  •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2042]

  • 解读《金刚经》·第六讲[2319]

  • 《金刚经》与真心的妙用[1697]

  • 解读《金刚经》·第四讲[2108]

  • 《六祖坛经》的思想[2823]

  • 《金刚经》揭秘了八大生命真相!越早知道越好[2702]

  • 金刚经与禅宗[46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