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1]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5]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7]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为什么越亲密的人,越容易跟我发生冲突?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95   时间:2022-12-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冲突也是发生在信任和爱的基础上的。偶尔吵一吵架,抱怨一下也是可以的;不过要记得:让恨成为回到爱的道路。

        01 无理取闹的爱

        许多人判断亲密关系好坏的一个标准是一一是否经常吵架,是否经常发生冲突。

        为什么越亲密的人,越容易跟我们发生冲突?因为冲突是发生在信任和爱的基础上的。

        如果你对一个人不够信任,你不会告诉他真心话;你对一个人没有足够的信任感,根本不会发生冲突。冲突的本质是你的信任,是你对爱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当孩子跟你起冲突的时候,不要觉得很难过,因为你是孩子这辈子最信任的人。

        男人终其一生避免吵架,不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理取闹去跟别人吵的人。假设你这一辈子没有尝试过无理取闹跟人家吵,我建议你找个信任的人去尝试一下,那感觉舒服得不得了。

        多少人一辈子最大的制约是“我要讲道理”,终其一生都告诉自己要懂事,“懂事”就是一个沉重的大帽子。有时候我就是不想懂事,有时候我只是想耍赖,有时候我只是想撒娇,有时候我只是为了吵而吵,谁跟你讲道理呀?我才不想讲道理。

        在亲密关系中,无理取闹是一种快乐,你确定那个人爱你,你才敢跟他耍赖,才敢跟他无理取闹。当你在无理取闹的时候,你处在被恩宠的状态。夫妻之间,太太一直想跟先生吵,先生一直不跟她吵,她就完全感受不到先生的爱,很多的爱是吵出来的。当一个人在你面前必须懂事,必须讲道理,就意味着这个人没有安全感。

        在生活当中,我们总觉得要理性,要讲道理,可是理性跟讲道理是最没安全感的象征。有时候,我们的太太、我们的先生、我们的小孩,只想跟你无理取闹,因为他想找到你全心全意爱他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幸福。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吵得很高兴的架,终于把话讲清是的那种架?一个懂得吵架的人,绝对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因为他随时有能力把负面的能量疏解出来。一个不会吵架的人,绝对是一个坏脾气的人。

        当你带着爱跟信任而吵,可以释放内在压抑的负面能量,并且彼此沟通、了解,获得爱和信任。所以,不要害怕冲突,冲突的背后是为了沟通,是一份爱,是一份信任。

        越懂得吵架的人越懂得沟通,从来不会吵架的人,根本不会沟通。吵架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把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是为了让对方明白你,让你明白对方,是为了达到心跟心的交流。我希望各位都成为吵架高手,能够表达自己,能够不压抑自己。因为你对生命的爱跟信任是更大的,你不会害怕冲突,你不会害怕吵架。

        你真的相信人会无理取闹吗?说实话,我不相信,因为无理取闹的背后一定有个“理”在。

        02 只要表达,就是对的

        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是因为爱而形成,而亲密关系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个性的人在亲密互动中,表现也会完全不一样。通常会有一个人让步比较多,另一个人让步比较少,总是占上风。

        如果你是经常忍让的那一个,是经常吵架吵输的那一个,但你又没有做好内在心灵的疏通或转移、补偿,最后你可能会生病。你要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去寻求能量的平衡、找到心理的平衡点呢?

        你需要问自己,内在有什么阻塞了你?是不是没有接纳逃避的自己。

        自我面对这条路永远是对的,不管好坏,你只要表达就是对的。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槽糕,都要去表达。不断地表达,爱的能量就会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做到真正地自我面对,这样心灵就会自动疗愈,并带领我们走到真正和谐的亲密关系中,享受爱的滋养,实现自我心灵的快乐成长。

        当我们心中有真爱时,你会发现,恨人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你爱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在你的内心唤起你理想化的自己,出于一种内在的渴望,你渴望自己成为那理想化的自己,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爱的联系及磁场。你在那人眼中看见你想成为的自己,因此,你爱上了他,但真正发生的是,你想借由那份爱,将现实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拉近距离。

        你爱一个人,因为在你的眼中,你不只看到他现实的样子,你也看到他潜在的理想的自己,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令我成为我心目中的美好版本,借由在爱人的眼中看到我自己美好的特质,更借由与爱人的互动,成就我自己美好的人性。爱,也令对方成为他心目中美好的自己,因为他在你的眼中看到自己那潜在的美好部分,你的爱给了他自信及勇气,你的爱将他现实的自己升华为一个生命中最美好的自己。

        恨来自期待的落空,对自己期待的落空,对对方期待的落空,对某一件事强烈的失落感。但我们从来都不是恨一个对象,我们也从来不曾真正地恨一个人。

        我们所有的恨,都只是恨那与爱分离的感觉。你的心中仍留存着爱的甜美记忆,当下的感觉却是爱不在了,与爱分离了。活生生与爱分离的感觉令你受不了,出于痛苦,以及想重新得到爱的渴望,你终于由爱生恨。

        原来一切的恨都不可怕,也都只是为了得到爱罢了。从没有一个人真正地恨另一个人、恨一件事,那都只是因为不喜欢与自己内心的爱分离,不喜欢失去自己内心爱的感觉罢了。

        既然我已明白,恨是来自我不喜欢自己不再爱你了,那就让所有的恨成为我们回到爱的道路。

        03 吵一吵架,抱怨一下

        偶尔吵一吵架,抱怨一下也是可以的;不过要记得:让恨成为回到爱的道路。

        人有时候必须有意识地说一些不理性的话。当然,要看对象,要看场合。

        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出一个理性的自我时,我们内在的很多感受、情绪就被压抑住了。你会觉得那是不好的、不礼貌的,讲出来会伤害到他人,因为那是不理性的东西。

        有时候,你不能忽略或过度压抑不理性的力量,偶尔要让它找到出口,要让这些不理性的东西有一个表达的机会。但是,当你在表达这些非理性的情绪时,是要经过练习的、是要能够收尾的,不是放完炮就跑掉了,而是需要学习的智慧。

        当你在说一些你觉得不应该说的话时,会不会有很爽的感觉呢?如果总是憋着不说,能说的话就越来越少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沟通的了,人就越来越没有活力了。所以,如果你要让你的亲密关系重新恢复活力,你可以从抱怨开始。

        抱怨完之后,你绝对会心平气和、神清气爽,因为你从来没有这么畅快过,当你这么畅快的时候,整个内在的能量会重新畅通。

        当你在抱怨、愤怒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还有力量,起码还可以生气。你有没有注意到,你们已经多久没有让对方哭了?你们有多久没有让对方大笑了?你要让亲密关系里的能量再度流动起来,当能量再度流动时,你们生命的活力就会出来。

        凡是你不能决定的,你所需的只是放心、信任。比如教育小孩子,父母所能决定及做到的是提供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多关心、鼓励他,给他信心,提供你的经验智慧,给他建议、参考,而非用你的经验当成他成长的准则,用你的经验挡了他自我摸索、自我成长的道路。

        当你既用心又开心地做了所有你能做的,剩下的就完全不是你的责任了。你给他好的读书环境,那是你能做到的,但他是否用功念书就不是你的责任了。

        人之所以会有痛苦,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想去负责我们所不能负责的.想去主宰我们所不能主宰的。

        你将心思放在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上,用开心的态度对待周遭的人,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相当用心,那就够了。至于事情的结果会如何,因为牵涉的并不是你一个人。

        我常常会告诉那些过度操心、担心的人:不是要你放弃你的小孩,不是要你不关心你的先生或家庭,也不是要你不去在乎工作的表现;而是,你关心你所爱的人,也该信任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及安排,会找到自己的生命出口。你可以用心做你自己的那一部分,至于你不能决定的、无法掌握的部分,你只能去信任,并给予祝福,否则,不断的担心只会耗竭自己的能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正念练习的七个态度[328]

  •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克制自己的表达欲[577]

  • 人生最不该挥霍的三样东西[425]

  • 好的关系里,都有一个会说话的人[629]

  • 情绪稳定,从来不是“忍”出来的[840]

  • 真实地表达自己,是最不费力的沟通方式[1244]

  • 抗疫居家烦闷不堪?这份“佛系”指南带您找回幸福感[1217]

  • 再好的关系,也不要忽视这四条底线[1660]

  • 最好的感情,是彼此需要[1609]

  •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1586]

  • 给,永远比拿愉快[1662]

  • 谁对我真心,我对谁用心[1501]

  • 做人,要对得起别人的善良和信任[1649]

  • 人生是一场放过、前看勿回头![2199]

  • 德不配位,命不好?对照下面看看你的德够了没?[3669]

  • 常常因讲话被人误解怎么办?师父告诉你三个善巧法门[2270]

  • 愿力的不可思议[2543]

  • 善念,开出最美的花朵[2926]

  • 当代宗教冲突与宗教对话研究[3743]

  • 对宗教组织之信任的探索性研究:以上海数据为例 [李峰][356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