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7]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2]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5]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5]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即使是佛,也有无能为力之时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149   时间:2022-11-1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1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佛 • 觉者

        两千五百多年前,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悉达多,通过修行证悟成为觉者,并向大众以各种方式宣说他所证悟的生命真相、修行的方法。

        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佛(传到汉地后的音译):释迦是他的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古印度时期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佛,就是觉者的意思。

        “佛陀”,简称“佛”。佛陀,就是觉者的意思,包括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这三层,也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

        十方法界有无量数佛

        正如很多人知道的那样,佛,并不只有释迦牟尼佛,还有我们熟悉的阿弥陀佛、药师佛等等,他们的事迹都是证悟后的释迦牟尼佛所了知,并告知众人的,并被记录在了佛经中。

        释迦牟尼佛还告诉我们,在过去久远之前,我们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就曾经有佛出现;就在当下,无边无际的十方法界之中同时存在着的无量无数的佛;而在未来的久远之后,我们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还将会有佛现世。

        在《三劫三千佛名经》中,就曾详细列明了过去世庄严劫一千佛、现在世贤劫一千佛、未来星宿劫一千佛的合称,而这也只是无量无数诸佛中的一部分。《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也是在讲法界中有无数的佛。

        甚至,佛就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就是尚未觉悟的佛。一切众生都本具佛性,尤其是人,可以通过效仿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修行方法,使自己也成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觉者,这就是证悟成佛。

        诸佛之间没有本质不同

        从本质上讲,只要福慧圆满、证悟成佛了,佛与佛之间没有孰高孰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就好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他们修行时各自发的大愿有不同,也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需要度化的众生又各有特点,诸佛会示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象。

        再者,这也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和误解所致,误以为求健康只拜药师佛、求净土就拜阿弥陀佛之类的观念。实际上,药师佛也有以他的愿力所化现出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也是一个庄严的净土,同样可以发愿往生后继续在那里修行。

        无论在哪一尊佛像前,我们都可以在心里观想,面前的这尊佛像是无量无数诸佛的代表。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发心至诚和广大,礼拜一尊佛像,都可以观想自己是在礼敬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向着他们发愿,并祈请加持。

        佛有神通也有不能

        不论佛,还是菩萨,都具备很多神通,例如宿命通,他心通等等,能知众生的过去、现在、未来,能了知众生所思所想。但是,佛也并非无所不能的。

        禅门的祖师常讲,即使佛也有“三不能”,“一是不能度无缘,二是不能令觉悟,三是不能转定业”。

        过去世从未结过缘的众生,即便佛陀站在眼前,他也不会相信,所以无法得度。觉悟这件事,必得是自己发心追求,并通过修行修证的,绝不是靠哪尊佛来直接封你成佛,手一指直接点石成金。最后,个人因果个人了,众生都只能自己为自己负责,即使是佛,也不能把谁的因果业力一笔勾销。
     
        不过,祈愿诸佛加持,是可以促成善缘提前成熟,可以接引众生带业往生净土,在那里继续修行的,但前提是我们过去曾经种下相应的善因,自己有发愿往生的愿力和行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年轻人的失眠,佛有方法吗?[794]

  • 佛到底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理念?[819]

  • 佛悟道悟了什么[859]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1019]

  •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833]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1057]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1084]

  • 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1142]

  •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2254]

  • 佛并没有涅槃[2168]

  • “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是信你自己的心[1875]

  • 如何证明你与佛有没有缘?[2119]

  • 美从自然得,佛由心中生[2090]

  • 佛说的“五眼”,分别能“看见”什么?[2689]

  • 有心就有佛[1755]

  • 佛在心中,哪里都是道场[2078]

  • 陈坤:佛对我来说是呼吸,是流淌在我身体的血液[2036]

  •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2184]

  • 哪些人离佛最近?[2108]

  • 将心打开,请佛住心[30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