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经常有学佛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要如何将佛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为什么我学佛了烦恼还是没有少?”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所学的佛法还停留在知识概念的层面上,并没有完全彻底地被理解、领悟,所以没有办法从内在、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才会有修行和生活脱节的问题。
那么,怎样学佛才是最有效的?
佛教的修行是超越概念的,并不同于世间任何的学问或哲学思想,它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源自于心灵深处的转变,有了这样的转变,才不会出现“要如何将佛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问题,因为源自于内心的转变会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心念行为,自然无所谓现实生活还是修行生活,因为它都在你的心念行为范围之内。
如果只是将佛法学到表面的层次,只停留在名言术语、概念知识的层面,而内心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和理解仍维持着原有的世间看法,那这样的学佛,其实与学习世间的哲学、学术并无本质的差别,修行活动与现实生活就会自然地产生界限和隔碍,我们的烦恼也不会因此而减少。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解脱,是超越,是出世。佛法的特质是从根本上去改变生命,是会转变我们对自己以及周围一切的认知和理解,整个学佛的过程,也就是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正确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佛法的认知会与我们固有的我执、有执所产生的认知发生矛盾冲突,所以修行人才会有“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总是犯同样错误”的情况,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对世间、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其实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而我执习气的力量又十分强大,它会“任运自然”地生起,来推动我们的思维、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佛人会感觉所学的佛法运用不到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用的仍然是原来世间的知见、观念在做背后的驱动。
所以,最有效的学佛是源自于心灵深处的转变。我们的内心转变一分,表现于外的言行就随之转变一分。我们的内心越接近佛的心,所做所行才会越接近佛行,这样才是真正的、最有效的“学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