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01 成就取决内心
当我们将向外攀援的念头放下,去提升内在的心智,让自己不受外在的干扰,安住当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比平常更加敏锐,心智就像被水洗过一般清澈透明。
季羡林在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中分享了他的人生。他喜欢研究,喜欢读书,在德国留学,每天就待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三个地方,周末实验室关门了,就在图书馆里面待上一整天。正是因为这样的专注,季羡林成为我们中国国宝级的文学家。这样的一种成就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的目标、他的坚持。
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样的视野和气魄,完成什么样的人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就来源于你的思维方式,来源于你的一颗心。
心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又改变了你的世界。
02 内心取决美德
帮助一个人,就会活在一个人心里,成就一种美德,就会获得内心的充盈与快乐。
把名缰利锁看透,便不会再纠结与迟疑。
儒家说“君子慎独”,佛家说“不欺暗室”。不做坏事,并不是因为畏惧惩罚,而是因为时刻要能够面对心中那个干净的自己。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灵魂,所以不能因一己私利而迷失方向。
我把六祖惠能临终前说的偈子,写下来挂在床的对面,每天眼睛一睁开就能看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我还喜欢用斋前大家读诵的一句话:“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03 修行改变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莲花早晨开了,晚上就合起来,如果哪一天不能合起来,这莲花就要落了。富贵的人就和这莲花一样,如果不能有所收敛,有所克制,这个家族就要衰败了。地上的草,春天焕发生机,到冬天便枯萎,枯萎到尽头,春天又开始生发。一个穷困的人,如有振兴的志向,和这草一样,穷困到了尽头,也会发达起来。
这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需要学会顺应这个规律。
我们修行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改变自己。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千万不要把佛法当作一种装饰品、一种点缀,那是在消遣佛法。
有句话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我们不要犯这样的毛病,而要做到切实躬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