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32]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2]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3]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9]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7]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2]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从信佛,到学佛,怎样跨好这一步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63   时间:2022-11-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1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信佛与学佛

        信佛,到底什么程度才叫信?在佛法中,“信”确实是有标准的,例如,《大乘百法明门论》中有十一个“善心所”,其中“信心所”就排在首位。这个信的对象,就是佛法僧三宝的“实、德、能”。

        实,大意是要确实佛法所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实道理,比如佛法所讲的缘起、因果、无常,对此生起信心。德,指的是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比如真正信赖佛陀(即释迦牟尼佛),确信佛法的无量功德,信赖僧宝的功德。能,是我们确信通过佛法正见修行,最终能够解脱烦恼、解脱轮回,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信,最重要的千万不要信错了对象;其次,要去深入了解为什么这是值得信赖的。学佛更是如此,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产生“八正道”里所说的正信。

        而学佛,其实就是学习佛陀告诉我们的那些原理和相应的修行方法,然后把佛陀所揭示的解脱轮回、证得菩提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然后逐渐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修行、去实现,发愿让自己也成为如诸佛菩萨那般,这就是学佛。

        学佛必定要以信佛为基础,如果对三宝还没有产生一定程度的信,学佛可能半途而废,也可能误入歧路,或者把佛法当成一种知识、学问来研究,甚至只是生活消遣或者为自己的人设增加素材。

        而通过学佛的过程,对佛法越来越确信,对自身有所改变、有所收获,也会不断促使自己的信根、信力不断坚定和增长。所以,信佛是学佛的基础,学佛又坚定信佛,两者相辅相成。

        学佛的三个目标

        和做其他事一样,学佛也需要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如果刚入门就说想要成佛,当然值得赞叹,但步子迈得大了,一旦能力和因缘跟不上,也很容易因为看不到希望半途而废。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设定目标。

        根据佛陀的开示和祖师大德的归纳,学佛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人天道、解脱道和菩萨道。

        人天道 的目标是在生命的轮回中不堕恶道,通过断恶修善,使自己未来能够得到投身天道或人道而积累福报。 解脱道 更进一步,不满足于天道或人道的福报,因为在轮回中还是可能造作恶业而堕入恶道,因而发起出离心,要将自己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菩萨道 则是直奔成佛这个终极目标而去,尽管这个过程漫长,但依然愿意生生世世都发起菩提心,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也因这样的无量功德而成就自己证得佛果。

        这三个目标适应不同能力、不同发心的学佛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整体。修菩萨道的,如果没有通过断恶修善、发出离心打牢基础,也不可能一跃而至。即使以人天道为目标的,也会随着学佛的深入而感受到出离心,在断恶修善的时候也能发起世俗意义上的菩提心去救助众生。

        具体怎么学

        有了目标后,具体又该怎么学?佛法的义理深奥广博,法门众多,最理想的情况是有师承,有师父带着系统地修学。但是,大部分人尤其是在家居士不具备这样的因缘,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议。

        1.学习佛教礼仪

        了解佛教中的一些基本礼仪,例如礼佛、拜忏的动作,诵经、抄经的要点等等。学习的初衷并不是担心佛菩萨是否会被冒犯到,而是通过这些外在形式,让自己更好地生起恭敬之心,“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因为佛法的利益也是从恭敬中来的。同时,也方便自己到寺院参加共修或法会时,更好地融入其中,增强修学的体验感。

        2.皈依受戒

        修学佛法,皈依是真正的起点。通过皈依法会受皈依,在心里郑重地宣告自己正式成为佛弟子的身份,从此之后全心依赖佛法僧三宝,信佛所说,依教奉行。在了解了“五戒”之后,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受五戒。

        3.设定日常功课

        修学佛法要有功课,对初学者尤为重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持念佛号、诵经、拜佛、禅坐或是静阅佛经等方式,每天或每周固定出一个时间段,这称为“定课”。一开始可以简短,但不能没有,随着修学的进步,可以调整或增加定课的内容或时间,将此变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4.有计划地听经闻法

        佛教经典、修学法门众多,不要怕起点低,也不要求马上就学得通,彻底懂,先通过一些佛教常识类的书籍和佛经,了解什么是四圣谛、三法印、十二因缘、轮回等等。一开始,大概能知道这些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为继续深入听闻佛法打个基础。

        可以选择一门深入,从某部佛经开始学起,广泛地去听多位大德对同一部佛经的开示讲解;也可以集中听某位公认的、值得信赖的大德的开示。通过有计划地闻、思、修,之前有疑问、有阻碍的地方,会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5.学以致用 改变自己

        听了再多的法,如果自己用不起来,那佛法还是别人的。修学佛法,就是用佛法来改变自身,断恶修善要去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做,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重新看待世间和他人,贪嗔痴上头时要能觉察到,能舍能断,改言行、改脾气,就能改业力、改人生、改命运!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246]

  • 学佛的人,这七首偈颂很重要![295]

  • 学佛的人吃了亏吗?[381]

  • 如何判断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377]

  • 信佛,究竟该信什么?[318]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弯路?[515]

  • 拜佛与信佛,一字之差相隔千里[550]

  • 年纪轻轻就学佛,会不会消极了点?[585]

  • 怎样学佛才是最有效的?[746]

  • 学佛入门者如何选经?[735]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370]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350]

  • 学佛不只是教我们做人[1172]

  • 学佛不要学成“孤家寡人”[1080]

  • 如何面对越学佛越不顺的问题[1045]

  • 学佛不要贪太多[1445]

  • 学佛,当亲近善知识[1583]

  •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1506]

  • 过度执着世间的学佛,就是请佛陀来扫地[1886]

  • 佛学是内学 学佛是内求[132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