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33]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2]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5]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51]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7]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2]

  • 对松悟禅[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情绪稳定,从来不是“忍”出来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47   时间:2022-1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1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人曾说:“比起细菌病毒,失落的心情能更快杀死一个人。”

        还有人说:“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而是情绪。”

        很多人将负面情绪视为洪水猛兽,“情绪化”也常常出现在对女人的负面评价中。

        离婚综艺《再见,爱人》中的王秋雨,就是一个认为情绪没用的“实用主义者”,他无法理解和照顾妻子朱雅琼的情绪,也很难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导致婚姻破裂。

        那么,情绪真的那么可怕吗?像消灭害虫一样消灭情绪,人真的可以更自由吗?

        今天我想回答:不。情绪并不可怕,而真正的情绪管理,也并不是消灭情绪,而是理解情绪。

        一 情绪是非常有意义的,包括负面情绪

        a. 情绪是一个帮助我们生存的工具

        从生理性上说,情绪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工具。比如我们见到对生命有威胁的动物,会感到恐惧,这种恐惧的情绪会促使我们采取应对措施。

        如果没有情绪,就无法唤醒行为,人类也无法活到现在了。

        生活中,抑郁、焦虑的情绪,也是在提醒我们,是时候采取一些措施解决眼前的威胁。

        b.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婴儿时期,我们通过哭和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照顾者交流;学会说话和写字后,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想法。

        即使不用语言,还会用肢体动作或其它方式来表达,比如跟伴侣闹矛盾后,故意不看他不理他,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试想一下,如果“戒掉”了情绪,我们跟人交往和跟机器交往还有什么区别?

        c. 负面情绪同样有价值

        遇到好的事情,我们会笑;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想哭……我们所感受到的所有情绪,都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过程,并没有好坏之分。

        坏的不是情绪,而是坏情绪导致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我们需要提高的是处理情绪的能力,而不是直接拒绝情绪体验,拒绝情绪只会让我们变得麻木。

        很多人以为重度抑郁的患者,是会极度不开心,但其实他们是极度麻木,感受不到任何情绪,是一种快感缺失的状态。

        比如说有人失恋了,他感到很伤心,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反应,有助于他哀悼一段逝去的恋情,哀悼结束才能走出来。如果他屏蔽掉伤心,他是麻木的,那他有可能一直走不出来。

        d. 负面情绪需要表达

        有人说我不拒绝负面情绪体验,那我就自己默默消化,不要表达出来,不然别人会觉得我很负能量。

        其实情绪的表达并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负能量或者软弱无能。

        我曾经遇到这样的来访者,因为是个男孩,他父母就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他一哭就会被指责软弱无能。

        这种“哭是软弱”的评价听多了以后,孩子反而会真的变成父母认为的“懦弱”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不是哭本身导致的,而是父母的指责、否定所导致的。

        哭和笑一样都是表达,如果我们不会克制自己的笑容,那为什么要克制自己的眼泪呢?

        表达有很多种方式,我们要考虑的是表达的场合跟对象,但前提是一定要表达,因为情绪产生后需要有一个去处。

        e. 情绪并非是无来由的

        有来访者曾经跟我说:他在房间里呆着,突然觉得心情低落,好像生活没有意义。但是当时又没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他对这种情绪感觉很困惑。

        其实情绪是不会凭空出现的,但为什么有时候就是没法知道呢?因为当下可能有好几种情绪夹杂在一起;而且指向的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有多件事情诱发。

        如果我们直接认为情绪没有来源,停止探究和觉察,那就错过了一次自我关爱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二 情绪的背后是需要

        当我们感受到正面情绪的时候,是我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比如跟朋友聚会很开心,是因为满足了对友谊、归属感、食物的需要。

        当我们感受到负面情绪的时候,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因为考试感到焦虑了,是因为“考试成功”背后暗藏着我们的满足感需求,或者尊重感需求等,焦虑是提醒我们去复习。

        如果听从这个信号,我们就会去为考试做准备,在行动的过程中焦虑就会有所缓解。

        如果拖延,就是在和自己的焦虑对抗,就好像一头牛在对抗那条把它往前拉的绳子,这种对抗会让人更加难受。

        为什么会产生对抗?这需要我们去觉察,觉察后才能把自己调整到直面焦虑的状态,更加接近我们的需求,更容易产生我们所喜欢的正面情绪。

        如果自己很难觉察,在觉察的过程中也和自己产生了对抗,那么就要判断一下自己的负面情绪程度是不是过重了,会不会已经演变成焦虑症、抑郁症等症状。

        a. 焦虑情绪跟焦虑症的区别

        一般的焦虑情绪针对具体事件。当你遇到一件你看重的事情,比如马上要考试了,焦虑情绪就是促使你去做更好的准备。

        但是当焦虑到了生病的程度,比如确诊焦虑症的时候,往往已经不指向具体的事情,而是对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都会感到焦虑,而且很难转移这种焦虑。比如同样是考试,焦虑情绪的人考完就轻松了,但是焦虑症患者考完会继续焦虑。

        b.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

        有抑郁情绪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体验到别的情绪,比如吃了好吃的,有了开心的情绪;不想做某件事情,但为了完成任务咬咬牙还是做了。

        但是到了抑郁症,也就是生病的程度,连刷牙洗脸可能都没动力做了,也很难体验到别的情绪,比如有人说“做了很多开心的事,可是也开心不起来”,TA很可能就是生病了。

        如果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一直冒出来,最好是停下来观察这些情绪到底在提醒我们什么。

        而如果已经到了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程度,最好的方式是积极求医吃药,配合心理咨询来调整。

        三 如何改变自己的情绪应对方式?

        a. 接纳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你感冒了,你妈妈根据一个偏方,用蒜头碎冲水给你喝,但你觉得难以下口。

        本身感冒就很难受,加上不想喝这个水,妈妈又一直催你喝,最后你就发脾气了。

        发完脾气开始后悔,觉得我不该生气,我怎么这么不懂感恩,我真差劲。

        这就是不接纳一开始的负面情绪,导致做了更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产生更多负面情绪的结果。

        一开始的负面情绪是“不想喝”,在这其中我们产生了一种想法:如果不喝就是不接受妈妈的好意,所以产生了第二层负面情绪“烦躁”。

        但是,打住,不喝这个水就等于不接受妈妈的好意吗?不是的,我们不是因为妈妈的好意而拒绝,只是因为不喜欢这个水而拒绝。我们可以对妈妈的好意表示接受和感恩,请求妈妈换一种喝的。

        即使你没来得及想清楚这点,还是觉得烦躁了,一旦接纳了烦躁这种情绪,也不一定会导向发脾气的结果。情绪并不直接导向某种行为,中间仍然有许多选项。

        但是当我们不接纳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们的选项就变得少很多,会变得不灵活甚至很僵化。比如刚刚这个例子的主人公,就觉得自己只有“忍着头皮喝”和“发脾气拒绝”的两个选项。

       其实妈妈的目的不是让你喝这个水,而是希望你快一点好,其中是有很大的沟通空间。但如果我们不接纳自己本身的情绪体验,就想不到其它东西,只把注意力放在对抗自己的感受上。

        b. 改变信息筛选的方式

        我们看事情不会把所有的信息都关注到,都会有自己重点关注的部分。如果你关注得更多的是消极的信号,那么就可能就总会感觉事情很糟糕。

        比如说一位来访者,他觉得自己很糟糕,那我去问他怎么糟糕了,他说我考了第二名,没有考到第一名。

        在我们看来第二名并不糟糕,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已经做到的部分”,但是他关注的是“没有做到的部分”。

        不管关注消极面还是积极面,都会形成习惯,所以如果我们要改变自己消极的习惯,就要通过练习去养成新习惯。冥想、正向日记等方法都可以帮助自己。

        c. 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行为

        曾经有来访者跟我说,TA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感觉自己很没用。

        详细询问之后,TA说:我一整天就是玩手机,做了饭,睡了午觉,看了一下书(还强调是闲书),该做的事情一项都没做。

        听完下来我发现TA其实是有做很多事情的,但是TA的描述里带着自我指责,对自己有一个偏见的概括:我应该要往东,但是我往西。

        最好先摆脱偏见,尽可能客观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行为,比如“玩手机”是“使用了8个小时手机,用了4个小时刷短视频,4个小时跟朋友联络、处理工作。”

        再比如“看闲书”是“看了2个小时小说,虽然对工作没有用处,但是获得了共鸣和感动。”

        著名辩手黄执中曾说过一件事: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心情很低落,然后他的女朋友跟他说:“不会呀,今天你的牙齿变得更整齐了!”(当时他在戴牙套)。他瞬间就开心起来了。

        是啊,只要我们在活着,我们就不会“什么也没做”,学会更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的行为,把偏见评价掐死在摇篮里,杜绝延伸出更不好的感受。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道理我懂,可我做不到啊!

        是啊,接纳情绪,觉察需要,改变信息筛选习惯,客观全面地看待行为……这其中,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旧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有时就像堆积了太久的泥,已经变干了,想要丢掉它,必须先融化,才能从根本上彻底铲除。

        这个过程会经历很多艰苦,很多时候仅靠个人努力难以达成,这样的时候,求助心理咨询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在充满安全和信任的咨询设置下,引导你去觉察情绪背后的需要,帮助你学会接纳自己,提升和不断内化管理情绪的能力,并习得这种能力。

        即便咨询结束,你也不再轻易因为自己的情绪而烦恼、困扰、痛苦、自我抗争……光是想一想,都会觉得这种与情绪和谐相处的状态是如此自由、自在,就像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记住,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拥有这种自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情绪稳定的背后[212]

  • 浮躁的世界,稳住自己,你就赢了[360]

  •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343]

  • 容言,容事,容人[287]

  • 情绪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322]

  • 人际交往中的三种境界:适当服软、合理装傻、永远清醒[444]

  • 人生八个“好”,愿你全都有![573]

  • 化解愤怒最好的方式[357]

  •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是情绪稳定![587]

  •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克制自己的表达欲[586]

  • 痛苦和情绪都是“想出来的”[442]

  • 沉住气,熬过去[479]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579]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451]

  • 学会给自己“刹车”[522]

  • 与情绪相处的三个步骤:觉察,感受,探索[502]

  • 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615]

  • 你的情绪,身体一直都记得[666]

  • 4个简单技巧,教你改写潜意识里的“消极程序”[1512]

  • 透过呼吸,来管理工作中的情绪[74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