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6]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6]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9]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6]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9]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家看得开,儒家拿得起,道家放得下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49   时间:2022-10-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0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人修行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大致而言:儒家进取,佛家超脱,道家素朴。

        用通俗的话来说:儒家拿得起,佛家看得开,道家放得下。

        01 儒家拿得起

        儒家积极入世,怀有使命感,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历史上,梁灏生原本生于五代时期,但他却在宋太宗时成为状元郎。

        梁灏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开始,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后周两个短命朝代,遗憾的是屡试不中。

        然而他坚持不懈,自嘲道:“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梁灏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47年,参加会试40场,中状元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翁。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意思是说:我读了一辈子经书,别看我头发都白了,但我比秦代博士伏生,90岁才被汉文帝聘去讲《尚书》,小了八岁;现在,我平步青云,中状元了,也只是比姜太公大了两岁。

        短短两句话,可以看到梁灏执着的求学精神,他拿得起的人生态度,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也可以满腹经纶扬名后世。

        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不吝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拿得起的人,都是有担当之人。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02 佛家看得开

        佛家主张看淡一切,超脱外物,以出世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相。

        人生起伏,诸多不如意,学会把心放宽,不钻牛角尖,珍惜当下,才能过得舒心。

        正如《养真集》中说:“自古神仙无别法,只有欢喜不生愁”。

        此刻想起宇文柔奴的故事:

        宇文柔奴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因家道中落,被迫沦为歌女,王巩看她知书达理,便把她收为小妾。

        作为苏轼的好友,王巩是“乌台诗案”被处罚最重的一个,发配到了宾州(今广西南宁)。

        宇文柔奴不在意瘴疠之地,义无反顾地跟着王巩去了。

        在宾州五年,宇文柔奴不但没有憔悴悲伤,反而是红光满面。

        在她的陪伴下,王巩的性情也愈加开朗豁达。

        对此,苏轼甚为不解。

        直到有一天,他去看望王巩夫妇,听曲子时才解开了谜底。

        宇文柔奴正在弹奏曲子,苏轼问她:“岭南应是不好?”

        宇文柔奴闻言,淡淡一笑,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了,对这位女子钦佩不已。

        胸怀大,才能看得开;看得开,自然没烦恼。

        学会释然,回归一颗安静的心,做好一个简单的人,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03 道家放得下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清静无为,不为物质所劳役,逍遥安适。

        这份素朴,既超脱世俗,又不远离现实。

        随方就圆,进退自如,便是放得下。

        曾经读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笑着说:树枝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倒扣在地上。

        他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一笑: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不管是“放下”,还是“放空”,师父都强调一个“放”字。

        其实,放得下,才是生活。不累于物,不困于心。

        放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国学君说:儒家拿得起,激励我们奋力进取;佛家看得开,开示我们解脱烦恼;道家放得下,启发我们安适逍遥。

        愿你我,做儒家的事业,怀佛家的心态,处道家的境界,过好每一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98]

  • 痛苦和情绪都是“想出来的”[416]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862]

  • 一个人真正走向强大,要经历三次放下[548]

  •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668]

  • 人生如茶,放下即是拥有[424]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618]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809]

  • 把你翘起的腿放下[758]

  • 想开,看开,然后放开[781]

  • 一个人开心的3把钥匙[889]

  • 一个和尚的山居感悟:特殊时期,不妨放下一些东西[815]

  • 人生那么苦,全因看不清,放不下,舍不得[1228]

  • 师父给你三个忠告:轮回的世界里,不要跟人抢道具![1231]

  •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1111]

  • 放下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断联,而是做到“三不”[1010]

  • 当问题解决不了时,不如先放下,宇宙自然会给你答案![1093]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这是真的![1178]

  • 这样能帮助你看得破、放得下,活得愉快一点[1271]

  • 为人生做减法,不过一个字[13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