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7]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从佛法中汲取生活智慧——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 作者: 圣严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193   时间:2022-10-1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0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的态度是“要赶不要急”。

        在可利用的时间之内,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这种心情来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因为着急没有用,忧虑、担心、恐惧不仅无济于事,反而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

        赶时间时,常会使我们的肌肉和心情紧张,要练习放松心情,学习“把生活当成趣味的工作,把工作当做趣味的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感觉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在心情上自然会比较放松,就不会紧张,也就没有压力了。

        此外,对自我设定的标准太高,也会让自己感受到压力,要学习如何放松地面对,踏实地完成。例如,也常常有人要求我在期限内完成某项工作,但我不会觉得那是压力,而视为对自我的期许,所以什么时候做、如何完成,都是我个人的事,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也不担心是不是做不完,因为担心是多余的。就像火车沿着轨道前进,如果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突然有辆卡车误闯平交道,撞上了火车,那么这是意外,是没办法的事。所以事先担心也没有用,就因为不担心,也就能够事事安心了。

       如何纾解工作的压力,重要的是,事前要有计划,对自我的能力,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知识学养不足,却有过高的自我期许,承接无法完成的工作,这就自讨苦吃了。譬如说,我很希望做个一百分的法师,但是自己的能力只有六十分,即使尽心尽力去做,结果可能还是不及格,那也没关系,因为这不是我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我做不到。所以,适宜的自我期许是一件好事,这种压力会促使我们有更好的表现,但是假使能力不够,完成不了,也不要强求或自责。

        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就应该会减少很多压力。可是人性本来就容易患得患失,就怕失败、怕赶不上进度、怕明天会发生不可预知的事情,因此没有安全感,心也无法安定。事实上,在世间,我们不能操控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例如,命运往往是无法掌控的,连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明天了。所以,不要为未知的事情担心,放下妄想和忧心,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只要尽力而为,试着把事情做好,相信一定可以减轻压力。

        如果压力产生了又该如何呢?这时候应该先把事情摆在一旁,放松头脑及身体,休息一下,否则愈急、愈忙,压力就愈重。

        如果碰到事情是没办法等、无法放下的,就应该试着改变想法,譬如说,忙得天翻地覆时,可以试着逆向思考:“我从来没有这么忙过呢!这倒是一个全新的经验,挺好玩的,忙得很有意思。”

        仅仅是观念的改变,有时就可以使心情焕然一新,用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工作中的忙碌,其实就可以跟压力说再见。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221]

  •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227]

  •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269]

  • 佛法因何称为妙法[328]

  • 炎炎夏日,从佛法处觅清凉[442]

  • 善法与佛法[735]

  • 佛法世法之界别[708]

  • 什么是外道?[645]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834]

  • 这些源自佛教的成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831]

  •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1158]

  • 佛法是怎样看待“人性”的?[1043]

  • 心为何物?心在何处?心有何用?[1394]

  • 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1501]

  • 人生靠什么?[1147]

  • 用佛法治愈你的精神内耗[1868]

  •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973]

  • 佛法中的“药”[1412]

  •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1175]

  •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125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