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5]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41   时间:2022-10-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0月2日  佛学研究网

        眼界深远,不同往事纠缠,无怨无患,自有一世清欢。

        从前,一个人坐在小院子里,整天对着一株大树发愁:四合院围着一棵树,是个“困”字,太不吉利。

        有人劝他:把树砍了不就行了?

        这人又摇摇头,忧愁地说:树砍了,院子里就只有人了,“困”字变“囚”字,更不吉利。

        砍也不是,不砍也不是,于是每天长吁短叹,满腹惆怅。

        直到有天一位道长路过,听闻他的烦恼,大声笑道:“院中所处甚狭,什么不困?院外天地之大,何困之有?”

        红尘烦恼不过一二,若都挤在眼前一亩三分地里,便多是过不去的坎,纠缠不清的人。

        格局一大,天地一宽,自然觉得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01 胸怀不宽,则有小人之扰

        王阳明曾说:“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

        一个人的胸怀若是宽阔如海,则世间的刁难,就像投海的石子,掀不起波澜。

        相反,处处争论是非,心中风浪四起,坏事便如惊涛拍岸,奔涌而至。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众所周知,面对他人的羞辱,韩信自知单枪匹马,若是硬拼肯定是自己吃亏,于是当着众人面从他胯下钻了过去。

        事情过后,韩信曾一度成为当时的笑料,但韩信并未放在心上,反而不断的磨练自己,让自己成长。

        后来,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之后又做了楚王。

        韩信之后召见那个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下爬过的人,封他为中尉。

        并告诉诸将:“当年他侮辱我时,我本可以杀了他,可是我也不会因此扬名,所以忍了下来,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最终韩信成为了著名的军事大家,帮助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

        老话说得好:“欲成大树,不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蝼蚁。”

        区区小人,本不足挂齿。

        可若与之较劲,便等于将自己拉低到和小人相同的层级。

        非但讲不清道理,遇到小人使绊,还可能任由一件小事,催生出无数坏事。

        真正有格局的人,遇到烂人会及时绕路,遇到烂事能及时止损。

        胸怀大了,值得挂心的事便少了。

        02 眼界不远,则有遗憾之忧

        《飞鸟集》中讲:“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一个人的眼界小了,就会只看到近在咫尺的得失。

        只有把目光放得长远,远到足以看见辽阔的星辰大海,才不会因为错过落日而烦恼。

        看过一个齐白石的故事。

        有一天,齐白石在画室作画,外边有人在吆喝着卖大白菜。

        他心想古代王羲之曾用书法《黄庭经》换了一只白鹅传为佳话,自己怎么就不能用画去换白菜呢?

        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出门寻卖白菜的小贩。

        小贩见到齐白石,赶忙招呼他。

        齐白石从怀里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怎么样?”

        小贩一听勃然大怒:“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真白菜,想得美!要不是看你年纪大,我非打你一顿。”

        齐白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这个小贩才知道,这老人就是齐白石,这幅画,大概可以买下几十万车的白菜。

        他的肠子都悔青了,可是这样的机会却再也没有了。

        生活中常常是如此。

        心理学中有个“衍射效应”,意思是说,一件事的后续影响,往往取决于人们看待它的心态。

        如果盯着错误不放,它就会在心中不断放大,影响人们的判断,进而引发一系列坏事。

        曾国藩《冰鉴》中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过去的所有错误与遗憾,一旦放到往后二三十年的人生里去看,都会成为不值一提的小事。

        为人处世若总觉行有不得,往往就是向前看得太少,又回头望得太多。

        所谓,“过往如何,皆是过往。”

        放眼未来,才能收获更绚丽的风景。

        03 心境不大,则有情绪之乱

        《论语别裁》中曾说:“有本事没脾气为上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为中等人,没本事有脾气则是下等人。”

        豆瓣曾有个热门讨论:“人过三十,最该培养哪些能力。”

        其中,“控制情绪的能力”被提到最多。

        一个高赞评论如是说:“当我戒掉情绪,发现生活的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你能控制情绪,方能控制人生。控制情绪,首重修心。

        一个人如果心境太小,装不下的情绪多了,生出的事端便也多了。

        在小说《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名叫蓝田侯王述的人,此人脾气十分大,一次,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后,便将鸡蛋狠狠的摔在地上。

        看着摔在地上的鸡蛋,他又用脚去踩,结果踩来踩去就是踩不中。

        愤怒至极的他从地上捡起鸡蛋,恶狠狠的放在嘴中咬破,这才泄了气。

        一颗鸡蛋便使自己丧失理智,心生怨恨,这样的人却在生活中很常见。

        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用脾气来遮挡内心的急躁与恐惧,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把事情越弄越糟。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动脑不动怒,无能的人,只会动怒而不动脑。

        常言道:“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世上本无过不去的坎,静下心来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倘若稍有不顺便大动肝火,只会在情急之下失去理智,任由细若蚊蝇的小事搅乱生活。

        《菜根潭》中有言:“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方寸不乱,事事随空,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格局。

        做人做事,先把心境修大,装得下情绪,才守得住人生。

        你站在山脚,眼前是熙熙攘攘的是非,你也跟着激辩不休,苦恼这世界的吵闹。

        你站在山顶,眼中是万里河山的境界,天朗气清,沾不上半点人间的烦恼。

        行走世间,顺心与否,不在于命运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处事的格局。

        胸怀广博,不跟小人计较,心宽路宽,便是顺遂前程;

        眼界深远,不同往事纠缠,无怨无患,自有一世清欢。

        人生在世,把心放宽,把事看远,格局大了,世界也会跟着变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43]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了你[199]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219]

  • 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264]

  • 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教养[332]

  • 幸福,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326]

  • 与人相处,最难得的是情绪价值[295]

  • 成年人最大的克制:收得住情绪,弯得下身躯,咽得下委屈[399]

  • 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3招教你解决![446]

  • 眼界、自律、自知的力量[493]

  • 能改变你的,从来不是大道理[483]

  • 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三观[536]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醒悟了![654]

  • 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600]

  • 每个人都有两个命运系统:天命与人命[778]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807]

  • 眼界是最大的财富,精致是最好的修养[650]

  • 情绪稳定的背后[533]

  • 人生三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686]

  • 浮躁的世界,稳住自己,你就赢了[76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