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8]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3]

  • 十问时间[158]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5]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3]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5]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7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印光大师的饮食之道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80   时间:2022-9-21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9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关于吃饭,印光大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他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补,而是应以合理的素食配合寡欲的生活方式,这对现代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启示。

        关于印光大师的饮食习惯,从他赴上海参加护国息灾活动前,给屈文六居士的信中可窥一斑:

        “光(自称)来时当带一茶头,凡饮食诸事,归彼料理。早午晚三餐,在房间独食。

        早粥或馒头或饼,只用一个。午一碗菜,四个馒头。晚一大碗面,茶房会说。

        光数十年吃饭不剩菜,故只要一碗菜,吃完以馒头将碗之油汁揩净。切不可谓菜吃完为莱少。此外所有络络索索的点心,通不用。

        七圆满,亦不吃斋。即会中办斋,光亦不同吃,无精神相陪故。”

        印光大师不提倡过午不食,因为在家人俗物繁忙,容易因非时食而造成胃肠毛病。至于修行人过午要不要吃饭,应根据各人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印光大师的养生之道

        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

        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有钱人服参,乃是钱无处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补人。

        如果身体先、后天衰弱,保养则尤为重要。印光大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诫众人,在食物方面,应该以食小麦面粉为主。

        和吃面相比,吃米饭则仅仅可以充饥,但是不能对气力、精神有太多的滋养。麦子对身体的作用,甚至高于人参许多倍,所以有钱人吃人参,本意是在花钱而已,不是人参真能补人。

        又大磨麻油,亦补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实则是焦味耳。莲子,桂圆,红枣,芡实,薏米,皆可滋补。

        岂必须血肉,方能滋补乎。总之皆不如麦之力大。如不能吃,则兼带着吃。久则自知,亦自好吃矣。

        芝麻油,北方叫麻油,也可以补人。这种油属于半干性油,根据制作工艺有大磨、小磨之分。

        现在人喜欢吃的是小磨麻油,因为更香。但是印光大师指出,这种香味其实是糊味,营养价值比较低。

        另外,莲子、桂圆、红枣、芡实、薏米也可以补人,何必要血肉浓羹呢。不过,以上这些东西,都没有麦子好。如果不习惯专吃小麦,可以兼带着吃,时间长了就会有效果。

        保养之法,第一是寡欲。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荡,则死期将至,仙丹亦不灵矣。

        保养身体,饮食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寡欲。如果任意邪淫、行淫,即就是吃仙丹也救治不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953]

  •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1158]

  • 这可是做人的本分啊![2267]

  •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2014]

  • 认识佛医:印光大师调脾胃的饮食方[3436]

  • 印光大师的持守:戒律为基 净土是归[3220]

  • “印光大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苏州举行[3084]

  • “普烛群品—印光大师思想研讨会”在陕西合阳召开[2794]

  • 梁启超先生与印光大师的佛缘[3382]

  • 印光大师之教育内容管窥[3940]

  • 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7950]

  • 印光大师对于修行出现境界的开示[6470]

  • 印光大师论因果[5780]

  • 印光大师论佛力与自力[3895]

  • 印光大师弘扬净土教的伟业[6225]

  •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5255]

  • 印光大师及其佛学思想初探[4193]

  • 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十周年[4631]

  • 用心对治习气[4909]

  • 印光大师:论回向[286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