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8]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90]

  • 做人,不能太飘[126]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请停止胡思乱想,安静可以使大脑创造奇迹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92   时间:2022-9-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9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称,现在人们因为大量的思考而十分疲惫,超负荷的能量消耗可能使大脑停止进化,从而限制人类智力的发展。

        甚至有专家指出,人类智力不但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出现倒退。 

        请打开此篇的你,一定耐心看完。

        我们要开发智慧,首先就要静坐,让大脑真正地安静,静止下来。如果你试着静坐到一个月,每天30分钟,你就知道奇迹一定有出现。

        01 大脑容易迷失在胡思乱想中

        哈佛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大脑平均有将近47%的时间是迷失在各种思绪中。

        同时,这种持续的“头脑徘徊”也是导致人类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耗费大半人生迷失在思考中,并因此可能变得非常不幸福。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纷杂的世界。生活的步调时常快得疯狂,我们的头脑一直忙碌运转着,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事情。

        想一想,上一次自己什么都不做是什么时候?

        仅仅10分钟,毫无干扰地?

        当我说什么都不做,就是什么都不做。

        不玩手机,不看微信、电子邮件、短信,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聊天、食物、阅读,甚至不包括坐着回想过去或者思考将来。什么都不做!

        头脑,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我们通过它来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

        依靠大脑,我们能感到幸福、满足、情感稳定,同时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变得善良与体贴。

        依靠大脑,我们能够专注、有创意、自觉,并在我们做的所有事情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然而,我们没有花哪怕一点时间来关心它。

        事实上相较而言,我们关心自己的衣服、头发、汽车的时间,都可能比关心我们头脑的时间要多得多。

        结果当然是:我们会感到压力。

        大脑总是像一台洗衣机般不停运转、反反复复,而我们却不知道怎么来应对许多复杂、令人困惑的情绪。

        事实上我们如此分心,以至于我们不再处在自己当下生活的这个世界。

        我们错过了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而更疯狂的是很多人都只是以为:唉,这就是生活,我们不得不这么过。但生活真的不必要成为这样子。

        我们应对压力都有不同的方式。有些人会把自己埋头到工作中,用以分心不去想。另一些人则会从朋友和家庭中寻求帮助。

        而祈祷冥想是一种积极的、实际能做到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的技巧,它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健康,更加专注并且更少分神。

        02 静心,安静的大脑可以创造奇迹

        静心的妙处在于这只需要每天花很少的时间,它可以对我们的整个人生造成巨大的影响。

        大多数人觉得冥想是关于停止思考,摆脱感情,以某种方式控制头脑,但实际上静想不是这样的。

        它更多的是后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看清自己的思绪来来去去,对看见的情绪不加以评判,以一种放松而专注的心态来看它们。

        就像是跳出自己的身体来看自己,或者说是做自己头脑的侦探。

        静心使我们更能感悟“现在”,对于“现在”这个时刻有更深的理解。

        这里指的“现在”是不迷失于思绪中、不被分心、不被各种复杂的感情弄得不知所措;

        相反地,学会了如何感悟此地与此时,如何变得专心,如何活在“现在”,这就是静心的本质。

        静心提供了一个机会,提供了退一步的潜力获得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从而看到:事情不总是如它们外在表象的那样。

        我们不能改变每一件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小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感受它的方式。

        这就是静心、专注力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

        您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花些时间,退一步来看自己的思绪,熟悉自己所处的“现在”的样子,从而让你可以在生活里体验更多的专注、平静和清澈。

        03 适合自修的五种静心技巧

        呼吸静心

        气跑进去,让它在你的“存在”反映出来说“气跑进去了”,气跑出来,让它在你的“存在”反映出来说“气跑出来了”,你将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宁静降临到你身上。

        如果你能够看着气跑进去、跑出来、跑进去、跑出来,这就是曾经被发明出来的最深的咒语。

        笑的静心

        每天早上醒来后,先不张开眼睛,像猫一样伸懒腰,伸展身体的每一根肌肉纤维,三四分钟之后,眼睛仍然闭着,开始笑,笑够5分钟。

        刚开始时,你是在做它,但很快地,你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引发真正的笑。

        放开你自己,融入笑里面。

        也许要花一段时间练习,但它真的会改变你一天的生活品质。尤其不会大笑的人,开悟大师更建议多多练习。

        慢跑静心

        晨跑,刚开始的时候先跑500米,然后1000米,然后增加到最少3000米。

        要使用整个身体,不要好像穿着紧身衣在跑,要像小孩子在跑,手和脚都用上去跑,呼吸深一点,从肚子呼吸,然后坐在树下休息、流汗,让凉风吹过来,感觉很平和。

        然后,脱掉鞋子站在泥土上,感觉那个微凉、柔软和温暖,充分进入那个片刻,只要去感觉它,让它流经你,让你的能量流进泥土里,跟大地连接起来,跟生命、身体连接起来。

        碰触静心

        闭上眼睛,碰触一切,碰触你所爱的人,或爱你的人,碰触你的孩子或你的母亲,或你的朋友,或碰触一棵树,或一朵花,或只是碰触大地。

        闭上眼睛,感觉你的心与大地的交流,或与你的爱人的交流。

        只是感觉到你的手就是你的心的延伸,来碰触大地,让碰触的感觉与心连在一起。

        音乐静心

        当你正在听音乐时,不要通过头脑来听,通过心来听它。

        感觉音乐正来到你的心,让你的心与它一起震动,用所有的感觉试试,越来越感到每一种感觉都进入心,并且消融在心中。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423]

  • 冥想,回到大脑操作系统的觉知层面,重写大脑程序[632]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这是真的![1013]

  • 《道德经》4句话,让你看清生命的真相[993]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1336]

  • 学佛人,不要在生活中变成另类[1456]

  • 一行禅师:生死只是概念,当下就是奇迹[1978]

  • 别拿修行装样子!有没有“道”你自己知道[2240]

  • 命自我立 修行改变命运[2743]

  • 每天感恩三分钟,很快就会有奇迹[2661]

  • 佛门如何看待“听天由命”?[1848]

  • 初用功的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容易进入修行的状态[2090]

  • 智慧、财富与幸福,哪个更重要?[1906]

  • 一行禅师:我们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让我们有一个愉快的“家”可以回归[1981]

  • 打坐的心态如何调整,从枯燥到享受[2050]

  • 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1868]

  • 一行禅师:给地球母亲的一封情书[2575]

  • 忘境犹易,忘心至难[2672]

  • 让新年好运的方法!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1951]

  • 明心: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29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