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0]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4]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6]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茶浓,诗亦浓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62   时间:2022-9-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9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今天就来讲讲古代文人饮茶如何诉其志,品文人对饮之乐。

        茶是中国古代文人深入骨髓的诗意与浪漫。 

        藉由一盏茶,他们畅叙闲情,追求身心的自由,诗意地栖居。 

        茶烟袅袅,茶浓,诗意亦浓

        ▼独饮茶心
        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道文人风骨,享一人之乐。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诗人仿佛处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闲闲煮茶,还想把这种喝茶的快乐传递给同样爱茶的友人。

        【清】陶元藻《采桑子·桐庐舟中》:“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片段节选)

        晚饭后的闲情逸致在一杯茶开始。可见饮茶就像是一种习惯,穿插在吃喝之下。

        一人饮茶不觉寂寞,只是即景抒情。

        某些寻常事物构成意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诗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饭后一小酌”慢慢演变成喜欢在饭后来一杯茶。

        放眼如今,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在饭后的一个小时左右再喝茶。

        适当饮茶对于我们的身体体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有效的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能够降低癌症发病率,能够消食防辐射等。

        喝茶养生由此来看是为一绝,因此我们可以养成饭后一杯茶的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待客饮
        借得梅上雪 | 煎茶别有香

        酒类侠,茶类隐。客来,固然可以饮酒,但敬茶更具人情味。

        【唐】钱起《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人与赵莒在翠竹下举行茶宴,并且一致地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饮过之后浑然忘我,一心清净了无痕。

        【宋】杜耒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日寒夜慢慢,来了客人,便用茶当酒,水在壶里沸腾着。
     
        屋子里暖意绵绵,不由得惊觉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茶亦醉人何须酒。以茶代酒,更暖心,更添几许清雅,而且君子之交淡如茶,人间有味是清欢。

        “酒满茶浅 茶满欺人”需时刻注意。

        浅浅一杯茶,浓郁着人情美,反映了宾主之间和谐温馨。

        一杯茶,七分满。宜浅泡三开, 慢饮细品,以显示文雅与修养。

        喝茶七分满。茶水是热的,如果倒得太满,可能会溢出来烫到客人的手。

        小小细节,却蕴含着茶道的大智慧。

        ▼友人共饮
        为品清香频入座 | 欢同知心细谈心

        文人多友人,共诉才情,共度闲暇。

        最有代入感的当属唐代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选自片段:

        “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遂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

        饮茶者众便是茶宴。茶会、茶宴,有唐一代,蔚为风尚。 

        三月三日这场春日茶宴酣畅林立,不论是从描回的场景还是人文的对饮,字里行间,无不洋溢闲适淡然。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文人雅集,相洽甚欢。

        尽管饮茶形式不一,茶会规模不一,但其所传达的精神特质却是完全一致的:诗心茶韵,相得益彰。

        茶浓,诗意亦浓。 

        诗笔下的茶,活色生香;茶汤里的诗,脍炙人口。茶与诗,素心同调,彼此畅适。

        茶是随性之物,可进柴门,亦可登大雅之堂。

        在百姓那里可以与“油盐酱醋”为伍,在文人那里又与“琴棋书画”等高雅之事为伴。     

        多少文人学士与茶结“缘”,他们爱茶、嗜茶、恋茶,借茶写人、叙物、抒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文学与茶完美结合,使得这翠嫩的绿叶,负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孕了极为愉悦的审美体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清茶饮语[57]

  • 世事无常总如茶[306]

  • 茶中不会变的,那就是道[417]

  • 把世界泡进茶里,让时光慢下来[506]

  • 以茶洗心,心如明镜[716]

  • 喝杯茶,找回自己的初心[774]

  • 茶,是灵魂的家[803]

  • 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962]

  • 茶像生活,写着不同的人生[1101]

  • 诗与禅随笔[1212]

  • 余生要有杯茶,静而不争[1100]

  • 不把自己当茶熬一熬,怎知生命最深处味道[1264]

  • 将一杯茶喝到无味,将平淡日子过到无悔[1838]

  • 茶,越静,越净[2125]

  • 茶,领悟禅的义理[3342]

  • 茶中有禅[3270]

  • 好好喝一杯茶[3354]

  • 茶香中止息  闲来一杯茶[3144]

  • 浅谈茶中的禅与诗[3609]

  • 翠峰寺的茶[351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