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7]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
     
    [ 作者: 弘一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627   时间:2022-9-3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9月3日    佛学研究网

        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幅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时,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的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是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至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

       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健康,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惟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持戒

        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地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自尊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意思,可仍然天天都要念[233]

  • 学佛有“八戒” 也有“悟空”[255]

  • 好好吃饭,来试试舌尖上的修行![397]

  • 学佛要如理作意[367]

  • 修善业,就要这么修![464]

  • 修行如何入门?看看佛陀传授的五种调心之法[471]

  • 居士学佛,须熟读的十部经典[525]

  • 常随佛学 发心念佛[408]

  • 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612]

  • 恒观菩萨,万物皆可言修行[70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10]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576]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723]

  • 如何处理学佛过程中的“疑”?[551]

  • 学佛的人,这七首偈颂很重要![720]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882]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668]

  • 学佛的人吃了亏吗?[834]

  • 如何判断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7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