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6]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4]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57]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5]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07   时间:2022-9-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9月2日  佛学研究网

        莫言在《檀香刑》中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欠;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只有稍留欠缺才能永恒。”

        每个人都向往着圆满的人生,想在生活中事事追求完美。

        可这世间万物,盛极必衰,过盈则亏。

        适当求缺,将满未满,才是最好的状态。

        学会留一个缺口,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01 话别说太满

        古人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与人相处,言莫说尽,要懂得留白。

        唯有留下空间,我们才能进退自如。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老赵和老陈是相处多年的好友,平常无话不谈。

        有一次,老赵成功签订了一个大单子,他也因此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高兴之余,他便想请好友老陈吃饭,好好庆祝一番。

        在饭桌上,他们把酒言欢,情绪也越发高涨起来。

        突然,老赵随口问道:“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你应该也很了解我。你觉得我哪里不够好,有什么不足呢?”

        老陈由于喝多了,一听这话,侃侃而谈道:“你这人吧,就是太会算计了,吃不了一点亏。你自己有事想要别人帮忙,就要求别人随叫随到。但是,别人有事要麻烦你,你就搪塞别人说没空。”

        老陈越吐槽越起劲,完全没注意到老赵逐渐变黑的脸色。他接着说道:“你还武断,感觉全世界都要围着你转才行,听不进别人的一点劝告……”

        听到这里,老赵实在听不下去了,他愤然离席。

        老陈酒醒后,追悔莫及,多次主动和老赵示好求和。

        但是,老赵失望至极,不想理会。从此,他们就断了联系。

        所谓的人情,其实一大半都跟说话有关。再好的关系,话也不能说尽。

        有的话一旦说出,不仅破坏当时的气氛,也会疏远彼此的关系。

        《增广贤文》中讲:“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看穿拆穿,看破说破,只会让人难堪。

        如果想要维持与他人的情分,就要学会相互理解,说话点到为止。

        02 利别算太精

        《围炉夜话》有言:“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现在,很多人为了想要的金钱、地位,算尽心机,生怕利益被别人占走。

        殊不知,懂得吃亏,不计较小恩小利,才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小王毕业后,在一家私人企业做策划类的工作。

        有一次,公司老板签了一个重要客户的订单。他让小王所在的部门,根据合同要求,写一份有创意的可行性方案。

        整个部门的员工天天熬夜加班,开会讨论,不断修改完善,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定稿。

        交付方案时,因为客户很满意这次方案,很快就付了全款。

        因此,老板高兴之余,还对小王他们提出表扬与奖励。

        在分奖金时,部门经理理应得到最多的一份,但他却选择拿最少的奖金。

        经理对老板说:“这件事能够完成,离不开部门每个人的努力,我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劳,拿最少份额就够了。”

        甚至在写策划人的时候,部门经理把小王这些员工的名字写到前面,自己的名字却放在了最后。

        后来,其他同事跟小王聊起经理时,十分感慨地说:“经理刚进公司时,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业务员,本身实力也不强。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公司高管,是因为他为人谦卑又不算计。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跟他混,一定不会吃亏。”

        部门经理敢于吃亏,善于让利,不仅让他获得了更多员工的拥护,也让他在职场上获得了更多的发展。

        过于精明的人,凡事只考虑自己,把心思全放在利益的得失里。

        但在把利益算得太精明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人心。

        有句话说的好,“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

        只有当你开始学会让利,才会谋得更长远的发展。

        03 才别显太尽

        《菜根谭》里有句话叫:“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

        他们懂得收敛光芒,隐藏实力,揣着明白装糊涂。

        在《红楼梦》里,宝钗从小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无论是写诗,还是背诵典故知识等等,她都可谓是信手捏来。

        在大观园的四次结诗社活动中,宝钗两次夺魁,压倒了黛玉和湘云。

        但是,她却并没有到处彰显自己的才能,也没有对黛玉她们冷嘲热讽。

        她只是谦虚地说:“我们女孩儿啊,不认得字倒还好……作诗写字这些事情,并不是你我的分内之事…..像你我这样的人,就做一些针黹纺绩之事才是对的。但又偏偏有机会认得字,会就会吧,不过就是拣那正经的看罢了。”

        正因为宝钗懂得藏拙,从不树敌或者得罪他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事情。

        还有一回,贾妃从宫里送来一个灯谜,让大家去猜。宝钗往灯前一看,发现谜语很简单,心里一下子就想到答案。

        但是,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早早写下答案。

        她先连连称赞谜语出得好,然后又故作深思状地说:“难猜啊!”。

        在宝钗看来,如果一下子猜出谜语,就会显得贾妃出谜很没水平。于是,她就暗暗将谜底写在一张纸上,由太监交给贾妃验证。

        这样,既不会损伤贾妃的面子,也不会抢他人的风头。

        由于宝钗的藏锋守拙,让她赢得了大观园里众人的喜爱。

        《运命论》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中,众必非之。”

        层次越高的人,越会隐匿才华,不自视甚高。

        因为他们明白,招摇高调,容易激起他人的嫉妒心,从而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陷入不利之地。

        学会藏拙,就如同穿上坚固的铠甲,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积蓄能量。

        行事低调,莫要张扬,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04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

        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在这苍茫人间,从来就没有毫无缺憾的事情。

        如果执着于尽善尽美,只会患得患失,烦恼和痛苦也会接踵而至。

        那些看似残缺的部分,反而驱动着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的关键点。

        待人,说话忌满,把握分寸感;

        处事,利算忌精,不占全好处;

        做己,才能忌显,学会装糊涂;

        人生,美好忌全,留下一缺口。

        长路漫漫,愿你的人生因这些“缺口”,而变得更加圆满。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给人生留个缺口[406]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647]

  • 高情商的人,都有这7种说话习惯[707]

  • 让一个人死心,这3句话就够了![600]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了格局[775]

  • ​说话的最高境界[823]

  • 无论和谁相处,记住这12条忠告[923]

  • 好的关系里,都有一个会说话的人[821]

  • 定!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被“八风”吹动了[690]

  • 把话说好了,人生就顺了[1213]

  • 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1027]

  • 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920]

  • “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面两句更经典,却少有人知[2071]

  • 三个瞬间,看清一个人[2122]

  • 成年人的修养 藏在四个细节里[1811]

  • 三寸,三尺,三丈[2168]

  •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1946]

  • 正语:柔和地说话[1840]

  •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1920]

  • 突遇“垃圾人”怎么办?法师开方三招搞定[249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