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10]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25]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26]

  • 学会哄自己开心[116]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3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25]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64]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35]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64]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45]

  • 学佛者须止恶行善[112]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7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禅学研究 >> 正文


    禅学与形而上学之别
     
    [ 作者: 月溪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995   时间:2022-8-23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8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一般人每每误解禅学即西洋哲学中之形而上学,其实不然,因为形而上学是解释万有本体的学问,而“禅法”则是证入万有本体的方法。
    形而上学虽然企图解释万有本体,但因为研究者自身始终没有证入本体,所以终无法真正认识此本体而作彻底及完满之解答,良因此本体实非思惟经验之所能达,如《圆觉经》所言:“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又如六祖惠能所言:“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惟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终不能认识之,有的竟认为无复研究之必要,而移其力于科学方面,但大多数的学者仍认哲学体系中,不能缺少形而上学之研究,不过不复以超绝的本体为其研究之对象,而却以事物根本之原理为其论究之问题而已,故此西洋哲学中可以说只有相对的本体论而没有绝对的本体论了。

        几千年来西洋学者尽是向经验思惟上做工夫,不但没有证入超越的本体,而且越研究离去本体越远,其原因就是缺少一种可以证入本体的方法的缘故。

        参禅不是直觉,直觉乃不出脑神经作用,脑神经无法知道佛性,在希腊古代,超验的本体的形而上学实未见于思想界,学者不过就经验的物质之中,选其最根本者,视为万物之源而已。

        当希腊哲学家正在以思惟经验追究万物根源之时,释迦已坐在雪山上经过四十九天的工夫,发明了直接证入超验的本体的方法了,于此可见东西洋思想进度相差之巨,甚至经历二千余年以迄今日,西洋哲学家仍无此等发现,所以释迦之禅法实人类思想史上一最大之发明,其价值实难以倍计。

        释迦发明禅法已数千年,中间因修此法而得证入本体(即见性成佛)者不可胜数,在中国方面,其见诸传记(如传灯录、指月录等书)确系证入本体者无虑数千人,此乃佛家所可夸耀于世界者。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学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618]

  • 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724]

  • 禅学之特色[1332]

  • 禅学中的智慧故事[1757]

  •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1988]

  • 拈花微笑——禅学起源[1831]

  • 古代佛教徒和现代佛教徒的区别在哪?[2181]

  • 什么是佛咒和佛经?咒与经的区别[5269]

  • 修行者和凡夫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一看便知[2000]

  • 真学佛和假学佛,究竟有什么区别?[2762]

  • 禅学与学禅[7649]

  • 佛识慧集(七):七菩提分[1828]

  • 广结善缘和攀缘的区别[5012]

  • 刹、宇、庵、堂,有什么区别?[1790]

  • 功德和福德,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2308]

  • 佛和神有什么不一样,你想过吗?[3475]

  • 禅学论“心”画梅参禅[2792]

  • 禅学论“心” 画梅参禅 [何劲松][2449]

  • 禅宗六祖师的禅学及禅法 [卢忠仁][3841]

  • “禅茶”与“茶禅”的区别[27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