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29]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1]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3]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3]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9]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7]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1]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3菩萨信仰 >> [专题]c3菩萨信仰 >> 正文


    地藏菩萨的功德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250   时间:2022-8-13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8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地藏菩萨,誓愿坚固,无量劫来,广济有情,累劫报亲恩;积功聚德,微妙难思,早已证得佛果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如《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告好疑问菩萨:“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释尊又在《地藏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中,告文殊菩萨:“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赡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缕,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又在〈如来赞叹品〉中:“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最后在〈嘱累人天品〉中,举金色臂,摩地藏菩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百劫中,不能得尽。”

        可知地藏菩萨的功德,十方诸佛,犹说不尽。何况我等凡夫?综合《地藏经》各品所说菩萨功德,略约为三种,以供参考。

        拔苦与乐 永离恶道

        地藏菩萨,无量劫来,实行佛教广义孝道,由救拔自己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推及他人父母;由救拔今生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扩展至过去世、未来世多生父母。是以凡作恶业,不信因果、不敬三宝之人,已堕地狱、临堕地狱、或当堕未堕地狱的众生,若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或称名,或诵经,凭借菩萨威德神力,即得恶业消除,不堕恶道,上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经》言:“闻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又言:“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又言:“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作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据此可知,人间孝子贤孙若深信因果,恭敬三宝,为过去父母眷属,供佛及僧,诵《地藏经》,拜地藏忏,或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或广作佛事,先亡定可超升,自己必有功德。如经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因此,为人子女眷属,欲想超度亡亲,或为自己植福,皆应虔诚恭敬,广作佛事。“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至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但切勿杀害动物,以祭亡灵;因为杀生拜祭,有害无益。如《地藏经》言:“尔斯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所以,父母或眷属去世,七七期间,最好持素念佛,诚心读诵《地藏经》,必获冥阳两利,有罪无罪,皆可永离恶道。

        灭罪生福 鬼神护持

        阎浮众生,业障深重,“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欲想灭罪生福,当于每月十斋日(一、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卅。)对佛菩萨圣像前,读诵《地藏经》,则此家庭,东南西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老少平安,无诸横病,现在衣食丰足,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道。

        或因罪业深重,恶疾缠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或夜梦恶鬼,或多魇寐,眠中叫苦,凄惨不乐,“此皆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眷属若能为此病人,布施三宝,称念地藏菩萨圣号,礼拜地藏菩萨圣像,烧香供养,志心勤恳:“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又或有人出门旅行,经过山林,或过渡河海,或经险道,若能在出门之前,先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满一万遍。则“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

        坚牢地神,亦因此人住处,有地藏菩萨圣像,及读诵《地藏经》,而发心于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销灭。”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因此,无论是健康或疾病,是居家或旅行,但能供养恭敬地藏菩萨圣像,称名念经,皆可以灭罪生福,获菩萨加被,得鬼神护持,现世无诸灾难,未来永离恶道。

        所求如意 毕竟成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以“求不得苦”人所难免。人生除了所求不得,还有其他横逆之来无法逃避,真是恶梦连连,苦不堪言。根据佛教因果定律言:此皆宿生恶业所招致,不应该怨天尤人,唯一自救的方法,便是忏悔业障,积极向善。

        际此逆境当前,若得见闻地藏菩萨名号及圣像,心生恭敬,烧香供养,称名诵经,必可消除业障,遇祸成祥。故《地藏经》中,佛告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逆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释尊又告虚空藏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赡礼,得二十八种利益。”在二十八种利益中,不只解除六道众生“求不得苦”,得“所求如意”乐,且令六道众生毕竟成佛。其功德之大,岂可思议。

        正因为地藏菩萨,能令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功德难思,故释尊在入灭前,将此娑婆世界,苦恼众生的前途,嘱托地藏菩萨照顾,“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一日一夜,何况更落无间及阿鼻地狱。”而地藏菩萨,亦当仁不让,坦然担当重任,恳请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浴佛就是给佛洗浴吗?[282]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444]

  • 念佛时说八卦,还有功德吗?[319]

  • 学会使用这三种力量,希望你所愿皆成![571]

  •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665]

  • 据说嫉妒心最怕随喜修法,不信你试试[774]

  • “电子木鱼”爆火出圈,敲敲真能“攒功德”吗?[961]

  • 学会使用这三种力量,你就会所愿皆成[1050]

  • 扫地还能有功德?是的!带你了解“扫地僧”的大智慧[1091]

  • 九大菩萨分别管啥事儿?看看你与哪尊佛菩萨有缘[1584]

  •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由来与出家功德[1683]

  • 黑夜明灯 苦海慈航──皈依的意义、皈依的仪式与功德[1992]

  • 观音心咒的内涵及殊胜功德[2912]

  • 我们必须培养的正确心态![1868]

  • 同样做善事,佛陀和凡夫有什么差别?[2147]

  • “打工人”如何布施?看看佛经故事怎么说[4474]

  •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六祖法语醍醐灌顶![2450]

  • 别等发大财再布施!只要你有心,时时都可以布施[1893]

  • 一个很小的念头都能改变命运[2483]

  • 地藏菩萨以何因缘名地藏菩萨?[26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