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8]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6]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6]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分寸,是人生的关键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19   时间:2022-8-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8月4日  佛学研究网

        一艘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船上的粮食马上就要吃完了。眼见得救无望,船员们都很焦急。

        这时一个悲观的船员,开始不停的唠叨“我们要活不成了”,船员一脸唠叨了几天,其他船员们把他丢进了大海。

        之后,又出现了另一个乐观的船员,他喋喋不休地呼喊“我们一定会得救的”,几天之后,这名乐观的船员也被丢进了海里。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做事做人都离不开“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也恰恰是“分寸”二字。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分寸。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里也是说的一种分寸。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

        做人讲分寸

        做人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外圆内方。

        我们常说至刚易折,做人要像水,力量又温和。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便在于外圆内方,内圣外王,内心有操守,外在表现圆润。

        在经历过事事与人争,自己认为对的也同样要求别人的外方内方时期,曾国藩逐渐收起自己不合时宜的棱角,虽然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但对他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开始宽以待人。

        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一次鲍超因与曾国荃闹矛盾,甩手不干了。曾国藩提点鲍超说:你撂挑子,懂内情的人知道你与老九闹意见。不懂内情的人会怀疑你对朝廷不满,你这样做,你这样做岂不在给别人提供攻击的把柄。

        人格上要讲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会变成懦弱,也不能太傲,太亢又会咄咄逼人。

        性格上要讲求内外协调,不扬不抑。太内向变成保守不好,太外向变得张扬也不好。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有理有节,软中有硬,不好走极端,不偏激执拗,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人际讲分寸

        不亲不疏,不冷不热,再亲近的关系也要保持距离,要懂得“礼让”。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对不同对象,讲话应有所不同。

        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要“慎言”,他认为“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在曾国藩家训中也有“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之语。

        曾国藩对人际交往上的分寸的把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三十岁之前,曾国藩并未注意人际交往中的分寸,说话总有伤人之语,翻开曾国藩此时的日记,“说话又多戏谑”之句比比皆是。

        对此曾国藩的许多至交好友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在待人上的不足,称其“高已卑人”,“太刻薄”,“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

        这些人际中的不知分寸也让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人,吃尽了苦头。

        与人交往、说话要讲分寸。开玩笑要有度,过犹不及,反会伤人,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

        朱熹曾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处事讲分寸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对待得失要有“度”,人不能万事做到十全十美。做事要进退有度,既懂得乘势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

        子贡曾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又问“然则师愈与?”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

        曾国藩因湘军而名声远扬。从组建湘军到湘军不断发展壮大,曾国藩一直是湘军的核心领导人物。

        湘军攻城破池,为剿灭太平军立下了大功,随着湘军日盛,曾国藩开始注意起“分寸”问题,在这种关键点上,稍有不慎,庞大的湘军就可能变成曾国藩的索命绳。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让清廷放心,避免了将湘军发展成私人武装。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做到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会在一个点上发生转变,对应事物的这个特性,为人处事也应讲分寸,懂变通。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

        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才能在分寸间求得人生的高度。分寸,是人生的关键。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93]

  • 人际交往的四大禁忌,个个戳心[529]

  • 好的关系,相互麻烦[651]

  • 改变困顿处境的关键[569]

  • 做人最大的善良,是少管闲事[1209]

  • 家庭和睦的根源:摆正位置[752]

  • 佛经里藏着的秘密(二)待人与做事的根本法[792]

  • 学会做这4个减法,能为身心解压和减负[895]

  • 没有这四样,善良就是傻[1169]

  • 最高境界的思维,叫“灰度思维”![1114]

  • 做人,让自己开心,做事,让别人放心[1863]

  • 聪明人守拙的“三层境界”[2019]

  • 处理好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只要记住三句话[2033]

  • 喜欢把“谢谢”挂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1487]

  • 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动声色去修心[2713]

  • 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把握8个分寸[1967]

  • 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懂得把握分寸[3259]

  • 佛化家庭的生活[1982]

  •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2054]

  • 不论做事或修行,四心不可缺少[207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