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4]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6]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3]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4]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6]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9]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6]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2]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9]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如果你觉得累,这三个“高内耗”行为,一定要戒掉!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47   时间:2022-7-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很累,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事情。

        原来,真正令我们感到累的,是我们的“高内耗”行为。

        我们对于过去不好的事情,总是喜欢去咀嚼;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一闪而过的细节,我们却在心中不断思量;对于未来,我们心怀焦虑、彷徨,却迟迟不肯去行动。

        如此,便造成了我们的“高内耗”。

        1 习惯性纠结

        有些人获得成就或幸福之后,会很开心,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也确实是应得的。但有些人却充满亏欠感,难以心安理得。

        例如,周六日的时候,你很想在家休息。但这个时候,你会想,休息了还不回家,父母会不会难过?会不会觉得我不孝顺?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没有清晰的内在价值,不了解真实的自己,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是通过外界的评价,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这样的人貌似替他人着想,但实则无法真正拥有当下。

        尤其是你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有些不愉快的往事,最好的态度,就是把它拿出来,放到太阳底下,然后与自己来一次深刻的对话,问问自己,到底为何还放不下?

        无穷无尽纠结的后果,就是让我们因为害怕失败,束手束脚,这不敢做,那不敢做。所以我们要告诉自己,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害怕不害怕,都会到来。所以与其纠正到底是对是错,不如先去做。

        就像该离开你的人,迟早会离开,不如享受和他在当下的每一秒,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人这一生,是漫长的。你终将会成为自己的过来人,然后望向曾经那个受过伤的自己,给过去的自己一个温暖的微笑,不再心怀悲戚,开始释然。

        从此,你便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与自己和解,是每个人的一场修行。

        2 喜欢胡思乱想

        有的人,天性敏感。

        这类人,他们也很喜欢胡思乱想,特别是在睡觉前做自我反思。

        例如,我觉得白天的时候,哪句话说错了,哪个手势容易让人误会,别人生气、讨厌我了怎么办?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失误,为什么不长记性?

        想着想着就开始责怪自己,想得脸颊发烫、羞愧不已,想得脑子愈发清醒。

        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体自我意识过高造成的。他们过度关注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认为身边的人也关注这些,从而在心里否定自己。

        也因此觉得自己没能力,总觉得:我不行,我不可以。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喜欢胡思乱想。

        这些被别人视为“芝麻”的事件,渐渐让他们身心俱疲。

        比如:别人一个不经意间的“不友善”的表情,他们就会思量很久,回忆自己是否做错过什么事情?

        别人口气稍微重了一些,也许别人还没有察觉,自己心里就已经是“冰天雪地”了。

        这便是过于敏感给自己施加的重压。

        其实,这个世界的人都很忙,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小事。

        当认识到自己天性敏感,那么,就告诉自己,自己最容易“小题大做”,旁人也许并没有察觉,也许旁人转头就忘记了,何必自己揪着不放呢?

        不钻牛角尖,是敏感类人群最需要修行的一项本领。

        3 过分思虑未来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要告诉我们,要考虑得长远。

        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在思虑未来,甚至想要把未来思虑的一清二楚之后,才敢于行动。

        如此,人就会陷入焦虑、彷徨的“高内耗”之中,不能自拔。

        为何会如此呢?

        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可以去谋划,但是,不可能思虑得清清楚楚。

        如果只是去思虑,只是去担心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某些事,而不去行动,那么,只能是裹足不前,徒增焦虑。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3个可有效调节方法送给你!

        方法1:给自己腾出时间做点一些喜欢的事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做事没动力、生活没精神,是因为混淆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想要摆脱想太多,避免胡思乱想,就需要懂得给生活和工作划清界限,腾出时间娱乐。

        每天腾出一些时间来专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这种专注于自我内心世界的自由,在吸引自己的事情中找到心灵的慰藉,纾解紧张和内心的压迫感。

        方法2:学会品味和庆祝一些微小的幸福时刻

        生活中值得铭记的大事并不会经常发生,但是身边的“小确幸”其实每天都有在发生,只是我们选择经常性忽略。

        无数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记录和铭记那些微小的幸福时刻,对缓解焦虑、减轻抑郁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称之为“品味”,意思是提醒我们要学会时刻欣赏当下,与人分享微小的成功,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待世界,一颗品味美的心灵温暖自己。

        方法3:专注于攻克一些自己容易达成的目标

        每当我们感到沮丧,心情低落的时候,尝试进行一个小项目。

        可以是简单地收拾房间,摆弄花花草草,30分钟慢跑或者一分钟冥想等。

        给自己设定一些简单的、即时就能完成的小目标,一旦完成了,就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及时反馈。

        小目标的设定和完成,可以避免我们陷入想太多而不敢去尝试的境地,培养我们坚持到底的毅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减少精神内耗的7件小事[202]

  • 内耗: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379]

  • 人生路上:看远、看宽、看淡[311]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496]

  • 孔子:做人,败于三忌,成于三悟[436]

  • 想明白这3个道理,你就不那么心累了[642]

  • 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690]

  •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879]

  • 停止精神内耗,学会不在意[1112]

  • 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三观[912]

  • 9个好习惯,助你走出精神内耗![817]

  • 人,绝不能让心情生病​[924]

  • 人生不要瞎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1093]

  • 选择困难症的背后是啥?师父这个回答直戳核心,太通透了![1367]

  • 快乐的秘诀[1114]

  • 一个人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1157]

  • ​不停止内耗,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1637]

  • 真正拖垮你的三种内耗[1636]

  • 不停止内耗,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1807]

  • 态度摆正了,心也就安下了[303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