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3]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5]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6]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6]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3]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4]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45]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31]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24]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3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修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22   时间:2022-7-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人最难控制的是什么呢?

        多年前,一位智者为世人解惑,言道:“人最难控制的,是自己的心。”

        诚然,万法唯心造。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最关键的是学会如何安顿自己的心。

        唯有执事敬,处事专,用世顺应自然,才算得了修心之不二法门。

        1 执事,心忌懈怠

        《庄子·天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手艺精湛的造车工轮扁,一天,他与齐桓公讲起自己制造车轮的经验。

        在他看来,制作车轮只有不宽舒不紧缩,才能心手相应,做出满意的作品。

        其间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在于数十年用心打磨的经验积累。

        而制轮之事也可喻指读书,只有用心钻研,后在实践中细细体验,方能理解其中深意。仅凭所见之只字片语,往往不得要领。

        书本得之终觉浅,穷通义理要躬行。

        世上依仗聪明做事之人,易落于浮灵,往往少了那么点用心。

        这一点荀子早已洞悉,他告诫世人:“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谁也不能一开始就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但却可以用伟大的方式去做渺小的事情。

        肯下数十年苦功,用心做小事之人,往往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人若要成功,须得由衷热爱自己的工作,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

        他做了80年寿司,每天早晨五点出发,晚上十点回家,每一天都在重复做一件事——手捏寿司。

        为了使章鱼更具风味,他都会给章鱼“按摩”一个小时,他做的寿司,米粒相差都不超过4粒。

        在他看来,每个寿司都是他手中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三分味道,七分手势”,食客品不出细微差别,却骗不了他几十年练习出的感觉。

        他穷尽一生,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以求精益求精,总是欣喜于自己的一点点寸进。

        他也从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只是单纯地、足够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甘愿一生投身其中。

        世事纷杂无端,唯有“用心”二字可破。

        心一松散,万事俱休,不可收拾;人若用心,执事知敬,终有所成。

        2 处事,心忌分散

        王阳明曾说道:“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有些人做起事来总是瞻前顾后,诸般不顺,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因为心里总是牵念名、利二字,无法专心。

        多年前,一位意大利商人花高价买了一颗钻石,钻石晶莹剔透,可称珍品。

        不过,这颗钻石美中微瑕,中间有一道细小的裂缝,虽不影响全貌,但商人还是想把裂缝处理掉。

        他遍寻有名的切割师,但无一例外,这些师傅都担心在操作时出现失误,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承担不起钻石的折损。

        最后,他辗转找到了一位年迈的老师傅,谁知老师傅却将钻石给了小徒弟。

        没等商人出言质疑,小徒弟直接抡起手中的铁锤,一下就把钻石砸成了两半。

        商人惊得目瞪口呆,老师傅却悠悠道:“徒弟不知这块钻石真正的价值,所以切割时果断准确,动作干净利落。只要心无杂念,任何事都能办到。”

        诚然,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专注当下,无论所处何事,都会达到杂念消散,专静纯一的心境。

        处小事,需专注;处长事,更需专注。

        韩儒林曾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句话用来形容严歌苓再合适不过。

        她曾讲述过自己的创作历程:“背对世界,把所有杂念排除,把精神凝聚到白热程度,把所有的敏感都唤起来,使感觉丰满到极致。”

        提笔写作时,她总是逼迫自己再往前一步,往深处再挖掘一步。

        因为她知道突破了自己的不适之后,等待她的将是极度舒适和自由的心境。

        所谓“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其缘如是。

        严歌苓每日在一则新闻、一本好书、一次偶然的相逢中汲取灵感,专注于一方书桌,探求人格的秘密。

        《绿血》、《雌性的草地》、《妈阁是座城》这些自她笔端倾泻而出的一个个故事,便是专注为她带来的最好馈赠。

        世人皆言:若无严歌苓,中国影史定将失色不少。

        可太多人看不到的是诸多荣誉等身背后,只因她甘愿背向世界,走一条通向内心的路。

        杂念所涉,万般不入耳目;心无杂念,万事皆可为之。

        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走自己所选择的路,把心思专注起来,才更易功成。

        3 用世,心忌执著

        《奇遇人生》节目中,窦骁与阿雅的登山计划因连天大雨,不得不取消。

        阿雅对这件事期待已久,等待的过程令她十分焦虑。

        但在场人员中,只有窦骁不以为意,他一直在安慰阿雅:“天不会因为你急它就改变,实际上你没有其他选择。今天不行还有明天,明日何其多!”

        这样的好心态着实难得,他的解释也值得回味:“我从来不期待,一旦有了期待,要么就是大喜,要么就是大悲。”

        想起印度的寂天大师曾说的那句话:“如果可以改变,有何不高兴?如果不能改变,为何不高兴?”

        若转机尚存,人力可改,自该尽力一试;若终局已定,多求无用,不如顺应自然。

        凡事一旦太过在意结果,就成为执著,变成了负累,失去了本该有的情致。

        苏轼所处之宋朝,虽承平日久,但内部腐坏,已成定局。

        他因“讥讪朝政”等四条可废之罪,惨遭贬黜。

        情商不及格的他在湖州任上,被人捆了推搡出门,如驱犬鸡。

        自此,苏轼开始在政治绞杀中疲于奔命,直至山重水远的黄州,才得到了一个自省的机会。

        在田野劳作,累了就让田间小童哼唱起他效仿陶渊明所作的《哨遍》。

        他和着歌谣,抬头望见墨色不定的流云,发现它们竟也有节律和起伏。

        苏轼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曾经守护着的那个王朝从无一点改变,改变的只有如今白发苍苍的自己。

        那时,他决定不再痴迷负才入官场,也不执着远红尘,将一份理想主义咽下,置换出温暖的世间情怀。

        他安心做一躬耕农夫,制新菜,写《猪肉颂》,烤羊蝎子。

        闲来还能与人玩笑,作题跋,赞潘墨,好不痛快。

        写一句“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他挥手作别曾经的虚无和荒诞,回首拥抱词墨,内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凡人在命运的巨轮面前,总是束手无策。

        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改变自己对于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避无可避的遭遇。

        若囿于迷思,历史长河中就不会有一位书法、散文、诗词皆雄视千年的苏东坡。

        命运无情的蹂躏,官场暗处的倾轧,他都一一笑纳,终于活出了一团真气来。

        人生一世,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才能使心免于物役,达到真正的自洽圆融。

        《呻吟语》有言:“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愿行到最后,我们都能与自己的心坦然观照,自在相逢!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弱者诉苦,强者自渡,圣者渡人[516]

  • 跟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415]

  • 好心态,是治愈生活的良药[600]

  • 自律,是治愈一切的良药[588]

  • 用佛法治愈你的精神内耗[1413]

  • 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581]

  • 慈悲平等,是治愈一切的良药[982]

  • 人生最好的三种状态: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898]

  • 释怀,是治愈一切的良药[749]

  • 学会自己治愈自己[903]

  •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1340]

  • 多念别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1343]

  •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1442]

  • 最清醒的几句话,治愈所有迷茫[1292]

  • 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1648]

  • 学佛人修行能力不足时,这六种人或事,敬请远离[2331]

  •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1812]

  • 你的心,听话吗[1879]

  • 修心:态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2401]

  • 铁牛持定禅师悟道因缘[42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