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2]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4]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生活,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12   时间:2022-7-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曾有哲人说:生活,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它虽淡如水,却总能泛起细碎的涟漪。一朝一夕,一山一水,从从容容,都是惊喜。

        生活不是赶路,而是去感受路。在每一个清浅的日子里,愿我们不争不抢,却有岁月打赏。愿我们不慌不忙,笑对静好时光。

        安静的时候,更能感受到细腻的美好。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这个秋日的晚上,我想起了你,空山的松子应该掉落了吧,你还没有睡着吧。从容下笔,淡淡着墨,对友的关心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安静地时候,想起了你,淡淡地思念,悠悠的情丝,好美。

        内心的宁静往往才是生活的快乐之源。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寻友不遇,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笑看人生风雨路,淡泊平和心自安。生活,悲喜交集、忧乐相拌、苦甜相依,懂得放弃,才能轻松;懂得看开,才能快乐。

        守一份静美,候一份安暖。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我们相隔千里,可春日的芳草,却让人陡生思念。思念如芳草般,绵延不断。当你想一个人的时候,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活中最真实的幸福,最终都会归于平淡的生活。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也许最美好的岁月就是这样,一切都很安静,而我们这个安静的环境中,静静地的待着,无人打扰。

        一起一落是人生,一朝一夕是日子,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中度过。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

        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所有的疲累都消解了,山水就是有这样治愈作用。

        守一方净土,感激每一份温润,与岁月相守相望。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夜归鹿门时,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恬淡超脱的隐士就是如此吧。夜晚的山林,会让人的心整个安静下来,细听鸟雀虫鸣,细听内心最欢乐的声音。

        做一个安静的看客吧,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看一场云卷云舒。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的山村风物,情趣陶然,愿人生能长赏此风光。

        在生活中,牵绊住我们的烦恼也太多,如果无法解决,不如就看淡,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份宁静,善待真实的自己。

        静坐一盏茶,偷得浮生半日闲。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闲下来的时候,煮一壶茶水,静享安然时光。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饮一杯茶,如和一位久不相见的好友对谈,多么自在而恬淡的时光呀,适合一个人静享。

        一辈子不长,请潇洒一点,过自在的人生。

        《石鱼湖上醉歌》
        唐·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诗人说: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多么潇洒自在,醉倒在这湖上的山水之中,我自有我的快乐。

        人生最开心的一件事,莫过于自在。自在地饮酒,自在的高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在乎他们的眼光。

        站在山水之间,清净皆是我胸怀;站在得失之间,一心善念常欢乐。

        在湖光山色之间,我们往往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人间最美,不过烟雨弄斜檐,流水穿庭前,雾未散,人未还,余一小舟渡流年。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意思,可仍然天天都要念[249]

  • 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326]

  • 生命需要信仰[335]

  • 看清世界的无常,悦纳生活的平凡[423]

  • 了解“不二”,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能释怀[373]

  • 我问人生![607]

  • 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632]

  • ​你的静气,就是你一生的福气[634]

  • 最耗费生命能量的,竟是你的起心动念![618]

  • 佛说:最大的逃避,是你从不让自己停下来[731]

  • 学佛者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929]

  • 修“静”的九种境界[804]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939]

  •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866]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797]

  • 最好的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1000]

  • 如果你对生活灰心……[882]

  • 平安是福,平凡是本,平淡是真![943]

  • 给生活做减法,给生命做加法[1144]

  • 禅学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116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