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15]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01]

  • 对松悟禅[125]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2]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7]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3]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6]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6]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2]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3]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 作者: 梦参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205   时间:2022-7-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7月5日    佛学研究网

        一、念佛与研教合则双美

        众所周知,净土法门,三根普被,被称为是最为方便与最为保险的修行法门。特别是在当今五浊恶世,世风日下浑浊不堪之际,净土法门有着更为殊胜的因缘。不过,对于净土法门一直有一种误解,似乎念佛就只管念就行了,不用再去研究与修学经、律、论三藏。

        海山长老童贞出家,毕生精进修学佛法。老和尚不仅是净土法门的实践者,还深入佛教经、律、论三藏,对于念佛与研教的关系,老和尚自然是了然于心。我曾经向老和尚请教如何行持净土法门。老和尚开示:修行净土法门,最好要对佛教的教义与教理有全面的把握与认识,这样修行会更得力。老和尚自进入佛门,就开始修学佛教经、律、论三藏。老和尚在《阿弥陀经释义》序文中有言:“要知生到极乐世界,学修条件好,常常见佛,闻法,亲近供养僧众,自然广学多闻,即可达到‘三惑尽,二死亡,一尘不染;五蕴空,六根净,万德圆彰后,再回入娑婆,广度有缘,共同成佛’。”

        老和尚这一段通俗易懂的开示向世人展现了他对净土法门精义的把握与行持。老和尚精通佛教教义,但与一般的研究者不同,他老人家还是重点落实在行持中。老和尚强调,学与修二者具足的理想环境是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可以与诸佛菩萨亲近,熏闻佛法更为方便有利。

        海山老和尚并非反对研读三藏经典,也没有否定念佛,而是认为如果能将二者结合,从研教中获得佛法的智慧,再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持,那就是念佛与研教完美的结合。

        “把《弥陀经》的依正庄严,因果事理,性相圆融于一句弥陀名号中。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指方立相,老实念佛。”

        “若再把四十八愿熟读熟记,融会在生活中去实践,念念上求佛果,心心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现生便可优入圣贤之域,临终决定往生极乐之邦。”

        海山老和尚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身体力行,念佛不舍昼夜,几十年如一日。

        二、如何摄心念佛

        净土法门的难点在于如何摄心一处,通过以念佛之意念来统摄纷乱无序的杂念。如果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那么修行净土念佛法门是否徒劳无功?对此我曾经向海山老和尚请法,老和尚十分慈悲,不仅仅向我开示佛法大义,还将几十年修行的心得向我一一详示。

        老和尚开示,一定要摄心念佛,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摄心念佛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做到摄心念佛呢?老和尚给我讲了一个方法:十念记数法,比如念一句佛号心里记一,念一句佛号心里记二,一直记到十,每一句、每一字都要口里念出来,耳朵听清楚,流入意识深处,如若走神,就要重新来过。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够逐渐收摄住凡夫狂乱散漫的心识。1998年,海山长老在西昌光福寺讲法时亦有相关开示:“每天晚上再忙也要坚持十念,鼻子吸一口气,从一至五,念‘南无阿弥陀佛’,再换一口气,从六至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借气束心。

        吸一口气,精力集中,从一念到五,从六念到十,嘴巴念、耳朵听、心中记数,这样集中意志、集中精神,就是保持我们的一个清净心。”海山老和尚开示的念佛方法就是身口意三相应,从而达到三业清净的目标,收摄住我们的散乱心识。净土法门的很多要义,需要修行者亲自去体验与实践后才能明白,不是光凭研究佛教经论,或者仅仅停留于口头上就可以的。

        老和尚一生多次闭关精进念佛。在成都解放前夕及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曾两度闭关念佛,真切体会到了念佛三昧之要义。在向老和尚的几次单独请法中,从他老人家寥寥数语的经验之谈中,我可以感受到老和尚念佛的功夫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修实干得出的结论。

        老和尚于1996年7月在广德寺“长念念佛会”上作了开示:“只要我们七天精进,一心不乱,会听到所有的声音都是阿弥陀佛,并且你会不念自念,不起心动念都晓得念。功夫上进甚至听到水的声音,风的声音,雀鸟叫唤的声音,飞机、火车的声音,一切声音都在念阿弥陀佛。”老和尚的开示尽管是讲念佛的境界,其实这种体验与境界同样是参禅、禅定时需要经历的,所以佛门中有一法具足一切法的说法。在摄心念佛的问题上,老和尚在不同的场合表述不同,但是身口意三业相应,再至三业清净的摄心念佛之模式,是他一直竭力宣扬的。

        谈到摄心念佛时,海山老和尚特别讲到了如何对治贪瞋痴的问题:“要万缘放下,一心想佛,想佛的光明、想佛的智慧、想佛的名称、想佛的依报与正报,集中精力想,就等于钻木取火。尽按这个道理想,尽按这个洞钻,钻到最后就要发火。发什么火?发智慧火,把我执观念烧掉,把私有观念烧掉,把贪瞋痴烦恼烧掉,这就叫作用智慧火来烧烦恼心。”

        老和尚的这种说法,是对摄心念佛的补充与延伸,是为了让众人明白念佛时要心口相应,不能有口无心,更不能把念佛当作是一种新鲜事物,心血来潮了才想到,而应持之以恒。所谓“念佛三天,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就是没有长久坚持,感受不到摄心念佛的法喜,所以导致道业退堕与荒废。而对比老和尚几十年来的精进念佛,其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度化众人,勉励净业行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三、三界火宅,当速出离

        出离心基本之义就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娑婆世界被喻为苦海,是因为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陀在开悟后第一次转法轮时讲述四圣谛,以此来开导众人生起出离心。简单一点地说,出离心就是要求修行者不要有执著与分别之念,所谓临终正念分明,就是要求修行者对世间不要有任何的牵绊与依恋,否则就会心生贪执与烦恼,不能够解脱生死、脱离轮回之苦。

        如何才能够发起出离心?在向海山老和尚的请法中我提及了这个问题,主要是从修安乐行的问题谈起的。我提出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有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在古代,由于没有那么多的诱惑与浮华,所以修行者更容易静下心来,更容易净化自我的心识意念。

        然而现在却是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人们皆沉溺于追逐物欲的享乐与腐化中。我曾经听人说在当今时代,不应该过分地约束自己,要修安乐行。对此老和尚明确开示,安乐行不是人人都可以去修的,一般之人根器不够,不但修不成,还会弄得走火入魔,把自己本该灭除的贪瞋痴三毒激发起来,直至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末法时代的众生还是应该守持佛门戒律,通过持戒念佛,逐渐祛除自我的贪瞋痴三毒,净化自己贪执之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衣食无忧,没有经历饥馑之灾,很难了知世间法的虚幻真相。我特意请教了老和尚:如何才能生起出离心?老和尚开示,要多观照世间是苦海,而非净土。这样去进行观照,最终就能生起出离心,不再贪执这个虚幻的世间。一定要从世间的苦处入手,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医院看看病人,亲眼目睹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的惨状,你就会明白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本质就是苦海,就会对这个世间的虚幻性有深入而切身的理解与体会了。

        老和尚这几句法语顿然打开了我心中的症结,让我明白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应该如何修行。老和尚在开示中常引用古大德的一句偈语:“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非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老和尚在讲法中重点强调出离心就是教导众人不要被世间虚幻的繁华假象所迷惑。一味沉溺于享乐与腐化之中,会失却内心真正的自性。世间终有缘尽缘散的一天,而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和合而生,势必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没有谁能长生不老,所以无论是对世间诸事还是对我们的身体都不能贪恋执著。

        海山老和尚这种强烈的出离心,与他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解放前夕,由于时局不明朗,一时谣言四起,盛传“解放军来了要杀和尚”。老和尚说,当时面临着一场生与死的抉择,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入藏经楼闭关念佛,老和尚精进行持数日后心中一片平静,看破生死,无有牵绊。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四川有不少人饿死。老和尚天天见到有人被饥饿与疾病夺去了生命,更加深刻感受到生死无常、苦难逼身,于是再次入藏经楼闭关念佛,出关后身心轻安,一片光明。老和尚这两次的人生劫难,更加坚定了他老人家的出离心。

        四、念佛贵在专一

        提及修行如何抉择法门才能与道相应?老和尚开示,一个人不要一会儿学这个法门,一会儿又去学那个法门。到底该学哪个法门?其实是要找到与自己最为相应的法门。如果你修念佛法门感到很殊胜,就老老实实地修念佛法门。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三心二意只会一事无成。

        修行净土法门贵在持之以恒,很多人念佛难以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与精神,就会半途而废。

        海山长老精进念佛几十年,修行不分昼夜,慈悲度化众人,其言传身教对我辈不啻为当头棒喝。成就世间之事都贵在专心与专一,更何况修学了生脱死之佛法。关于净土法门的修行与体验,我还向老和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一次参访宁波阿育王寺,我在弥陀殿内拜佛时,看着高大庄严的阿弥陀佛圣像,听着声声不绝于耳的佛号,我突然生起悲心,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我把这种体会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说,可能是我宿世去过阿育王寺。宁波的阿育王寺是千年古刹,寺内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历代高僧皆卓锡于此,我听闻佛号有特别的感受也是不足为奇的。历来不少人都把佛教修行中的体验神化,甚至让人不得要领。而老和尚对此事的看法,虽是平实无奇,但又真真实实,老和尚不讲什么怪力乱神的东西,而是宣说与佛法相应的悲心、悲愿等。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3]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209]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310]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341]

  • 人生三道门: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433]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652]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748]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780]

  • 顺境修力,逆境修心[727]

  •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761]

  • 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的是什么?[1134]

  • 禅不是嘴上功夫[1011]

  • 对待家人时的态度,藏着此生最重要的修行[1140]

  • 慈悲的修行[865]

  • 修行的窍门[947]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313]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366]

  •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989]

  •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89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