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09]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2]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5]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7]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4]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4]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58]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7]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4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这一个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207   时间:2022-7-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厉害的人,从不喜欢显山露水,炫耀自己。反而是一些平庸之辈,有一点成就便招摇过市,锋芒毕露。

        其实,当你见过风雨,尝过成败,便会发现,张扬不如克制,放纵不如收敛。

        人生越往后走,越会明白,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藏”。

        隐而不发,匿而不露,是行走人世间的大智慧。

        01 藏智,大智若愚

        《菜根谭》中所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真正厉害的人,是懂得聪明不露,才华不逞,韬光养晦。

        三国时期的荀攸,是历史上有名的谋士。

        在曹操一路北征时,荀攸担任了智谋团的首席谋士,想出了不少奇谋妙策,多次帮曹操取胜。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朝堂上,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低调收敛,看上去总是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

        曹操平定北方后,封赏荀攸为军师。

        得到封赏,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好友都来庆贺他,并问道:“听说攻取河北时,全靠您的妙计才能取胜,麻烦讲讲当时的情况吧。”

        荀攸一向低调寡言,有关军事机密从未向他人透露半句,面对好友的好奇,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这都是军队的功劳,和我没太大关系。”

        荀攸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露锋芒,不争高下,不邀功劳。

        正因如此,他不仅深受曹操的信任,还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

        越是聪慧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装聋作哑,守拙藏智。

        他们守得住“智慧”,本事不张扬,不炫耀,在高处不骄,在低处不燥。

        正如经云有言: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

        收敛智慧,藏而不露,既是真正的处世之道,也是带来福运的秘诀。

        02 藏言,大辩若讷

        《齐物论》中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这世间的事林林总总,世上的人千千万万,误会难免,误解时有。过多的争辩,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徒增烦恼。

        待事过境迁,才会发现,好辩是执着,藏言才是修养。

        南北朝时的教育家沈麟士,自幼家境贫寒,靠织帘勉强度日。

        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双鞋,看见沈麟士穿着一双同样的鞋,便一口咬定是他偷拿了。

        沈麟士笑着说:“哦,这是您的鞋啊!”说完,就把鞋脱下来给了他,自己光着脚走了。

        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鞋,发现弄错了,便赶紧将沈麟士的那双还给了他。

        沈麟士见了又笑着说:“哦,这不是您丢的鞋啊!”说罢,笑眯眯地将鞋穿在了脚上。

        朋友知道了,怪他为何不辩解,白受这冤屈,他只是笑了笑:“以我的处境,争辩会有用吗?不如让着他些。”

        后世人皆佩服他的修养,就连苏东坡都称赞道“处世当如沈麟士”。

        《淮南子》中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世间,少有感同身受,更多的是漠不关心。纵使你再善良,也会有人觉得你恶毒;再无私,也会认为你贪婪;再正直,也会指责你虚伪。

        懂你者,自会明白你的苦衷,无需多言;谤你者,只顾自己口舌之快,多言无用。

        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争论上,失了体面,不如将时间留给自己,修身立德。

        当你经历的多了,便会发现,越是有修养的人,越懂得藏言。

        03 藏心,宠辱不惊

        有的人,一旦处于高位,就目空一切,盛气凌人。

        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个人自满了,骄狂了,那么就离破败不远了。

        明末闯王李自成率领农名起义,横扫中原攻陷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

        原本他的初心是建功伟业,造福百姓。

        但可惜,他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明朝后宫的妃子,迷乱了他的双眼,使他整日沉浸在皇帝美梦中,失去了进取之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部下也是跟着放肆,四处杀伤抢夺,无恶不作。

        大顺王朝逐渐失去了民心,最终惹来的是吴三桂背叛以及清军的围攻。

        因为李自成自满骄躁,鼠目寸光,最终祸从天降,惨死于宫中。

        而朱元璋,懂得用一颗平常心看人待物,踏实对待每一件事情,最后创建了盛世明朝,延绵了数百年。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

        一个人越是处于高位,就越需要谦卑待人,谨慎处事,如此,方可行稳致远。

        有的人,一旦处于低谷,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如此做法,便会让自己在困境中沉沦。

        人生就像过山车,有低谷,就会有高光。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在低谷的时候,容得下辱,沉得住气,耐心等待时机。

        苏轼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正是这份旷达乐观的心境,让苏轼能够坦然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周易》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藏,是破局之法,也是修行之道。

        藏智,是一种格局,守拙藏智方能处世顺利。

        藏言,是一种修养,人稳不言方能消灾生福。

        藏心,是一种哲学,宠辱不惊方能宁静致远。

        一个人,只有藏得住心,不被外界的烦扰所牵引,方可明白自己真正的志向在哪里,也才能扫清障碍,走得更远。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327]

  • 人生的最高境界:独[324]

  • 一切境界,皆可作​「增上缘」[391]

  • 独处,是一种境界![375]

  • 慈悲的四重境界[461]

  • 找准自己的位置[592]

  • 直线做事,曲线做人,读懂受益一生[611]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690]

  • 《六祖坛经》四大名句,句句开悟,让你从迷失中找到方向![881]

  • 学佛者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929]

  • 人生需要沉淀,生活要懂取舍![733]

  • 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937]

  • ​说话的最高境界[834]

  • 一个人最通透的活法:少虑、少欲、少言[903]

  • 遇事向内找,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897]

  • 生命的最高境界,那么,境界究竟为何物?[1126]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1350]

  • 生命的最高境界![1185]

  • 修行九重境界,看看修到哪[1744]

  •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精神上的自律![112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