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5]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0]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3]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3]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4]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2]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277   时间:2022-7-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朱子语类》中说:“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炼好自己的内心,才能万事从容。

        01 闲时养心

        周作人说过:“我们除了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人在闲下来的时候,就应该多体验生活的乐趣,追求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老舍先生在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养花。

        每到夏天,庭院里长满了鲜花,工作感到疲惫时,他就会走出书房,到庭院里去看看那些鲜花,浇浇这棵,搬搬那盆。

        摆弄一会鲜花,身心得到舒缓以后,再次回到书房继续伏案写作。

        到了盛夏,昙花盛开的时候,他还会邀请朋友到家里赏花,临走前,每人送上几束,大家都欢喜的不得了。

        蒋勋说过一句很戳心的话:“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

        人要想活得有趣味,就要适时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舒展一下心情。

        钱钟书和杨绛在留学期间,到了假期,两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或旅行。

        在牛津大学的首个假期,两人几乎把全部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

        第二个假期,为了放松身心,两人出发去旅行,逛完了伦敦,又动身前往巴黎。

        旅游结束,再回到学校继续求学,研究学问,一点都不耽误正事。

        蔡澜曾说,真正有滋味的闲,就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放松身心的乐趣。

        人,当以闲趣,活出璀璨。

        闲来无事,不妨给心灵充个电,让自己做个更充实的人。

        只有在闲时养心蓄能,才能在未来遭遇艰难坎坷时,轻松应对。

        02 忙时定心

        听过一句话:“世间有太多纷扰,都是源于我们内心的风暴。”

        事情一多,如果心不安定,就如同风雨中飘摇的芦苇,闹得人心绪不宁。

        只有遇事不慌,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才能把事做成。

        越是忙碌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

        自媒体人@安芮娴有个表弟,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但他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旦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就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有一次,领导让他参与一个比较紧急的项目,当时他手里有工作正在处理,于是两份工作同时推进。

        结果那个着急项目的截止时间都快到了,他的计划书依然遥遥无期。

        因为时间太过紧张,他索性熬夜通宵赶了一份项目书,结果漏洞百出,多处地方不能自圆其说,然后被领导劈头盖脸一通骂。

        就因为他越忙越慌乱,事情就越难捋顺。

        其实可以把另一份并不紧急的工作暂时先搁置下来,等忙完这个项目,回过头再去处理的。

        查理·德裴尔说:“聪明人有时也很匆忙,但是决不仓促从事。”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将火急火燎写在脸上、挂在嘴边,而是在大事急事面前举重若轻,有条有理,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

        03 顺时守心

        看过一个很精辟的概念,叫做顺境管理:人在特别顺的时候,一定要压住自己的势头,不要张扬,不要嚣张,否则很容易在阴沟里翻船。

        美国富豪迈克·基塞尔出生在一个农场主家,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利用父母的土地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很幸运,从做生意起,钞票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往我的银行账户上飞来,不到30岁我便拥有了游艇和多辆名车。”

        基塞尔的前半生非常顺遂,恰恰是在顺境里待得太久,让他一时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天生就具备做生意的头脑。

        于是,他在投资方面开始肆无忌惮,胆越来越大,最终投资失利资不抵债。

        投资失利后,他铤而走险,萌生了诈骗的念头,最终因为涉嫌诈骗而入狱。

        面对过山车式的人生经历,迈克·基塞尔懊悔地说道:“顺境并不能带给你真正的成功,它只能给你增加欲望和胆量,而建立在欲望之上的胆量,就如在薄冰上行走,随时都有掉进冰窟的危险。”

        稻盛和夫说过,逆境是考验,顺境也是考验。

        顺境比逆境更考验人心,因为人在顺境中最容易高估自己,迷失自己。

        唯有在顺境中,守好自己的心,稳住心态,才能行稳致远。

        04 难时宽心

        《岛上书店》里说:“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我们都会遇到一段静默、难捱的时光。

        艰难时刻,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宽了,烦恼就没了。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中文时,读到一半因外语不好,被迫肄业,到乡下去当老师。

        当时的昆明经常遭到日军轰炸,飞机一来,警报就响了,人们充满惶恐。

        但在汪曾祺看来,警报响起时,恰恰是谈恋爱最好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女同学乐于被人照顾,男同学也正好可以献殷勤。

        后来他被下放到农村,干的都是体力活,经常累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他绝不允许自己意志消沉、愁眉苦脸,总能想办法找到点乐子。

        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他发现 “波尔多液”是很好看的天蓝色;

        坝上工作时,他采到一个大蘑菇,为能带回北京给家人做一碗汤而兴奋不已;

        在孤寒的马铃薯研究站,他觉得日子过得很悠闲,没有人管,也不需要开会,简直犹如神仙一般自在……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在困境中仍然能认真地对待生活,抵御生命中的黑暗,不悲不喜,不怨不怒,才是真性情、真人格。”

        两个走进沙漠的人,面对同样的处境,一个人看到漫天灿烂的星斗,燃起了无限的希望,另一个人却看到脚下漫漫黄沙,越来越绝望。

        前者最后之所以能成功走出沙漠,就是因为他拥有积极一种乐观的心态。

        把心放宽,把事看淡,学会仰望苍穹,阳光总有照进来的时候。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

        一个人唯有内心丰盈坚定,才能抵抗世间万难。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332]

  • 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469]

  • 心不安顿,是因内贼太多[366]

  •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三个征兆[500]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720]

  • 内心强大的人,是治愈一切的良药[658]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878]

  •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791]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798]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975]

  • 最好的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1005]

  •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简朴生活中的真趣在哪?[894]

  •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1056]

  • 佛说:请把心里的垃圾,倒一倒[1076]

  • 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1287]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1029]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1138]

  • 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好爱自己的11个重点![1143]

  • 认识你的心,这里是一切力量的根源[1301]

  • 最好的修行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133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